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重庆80后的小伙儿卖豆浆 摆着竹筐请顾客自行投钱

2013年07月04日 08:24   来源:重庆晚报   

  80后小伙卖豆浆,摆竹筐请顾客自行投钱

巫大永(资料图)

  28岁的巫大永是沙坪坝区三峡广场卖豆浆的摊贩。2007年,巫大永从部队退伍,先后从事过冷饮、食品批发、驾驶员等工作,2012年开始,在沙坪坝区三峡广场周围卖豆浆。

  巫大永的流动豆浆摊由三轮摩托车改装而成,车顶棚是斗笠,车身挂着蓑衣、扁担、箩筐等,车里是各种磨豆浆、煮豆浆的工具,装饰颇具农家特色。巫大永每天早上4时过起床,边磨边卖,忙到晚上7时过,期间要辗转多个地方,不管在哪儿,生意总比其他人好。

  巫大永的摊位上摆着一个竹筐,上面写着:“钱往里面甩。”顾客来买豆浆,钱不递给巫大永,而是自行投进竹筐里。一些顾客听说后,专门来巫大永的摊位买豆浆,巫大永的豆浆生意越来越好。

  “几乎没得哪个顾客少放或不放钱。”巫大永说,经营了这么久,他每天的营业额都在240元左右。“钱往竹筐里甩,是对顾客的尊重,也是信任。”因为对顾客百分之百的信任,巫大永赢得了很多粉丝。家住汉渝路街道站东路社区的谭玉兰老人,每天晨练都要路过巫大永的豆浆摊,他说:“没见过卖东西不亲自收钱的,这个小伙子把生意做得这么好,值得敬佩。”

  到重庆来旅游的湖南黄小姐看到媒体报道后,特意赶到巫大永的摊位拍照,她说:“这种彼此信任的感觉让人觉得很温馨、很感动。虽然买的是一杯豆浆,享受的却是彼此尊重。”

  巫大永摊位上还挂着一个圆形簸箕,上面写着:“石磨豆浆,3元一杯,老人小孩两元,80岁以上免费。”家住汉渝路的刘享富说,他曾悄悄观察巫大永是否按招牌上的承诺做,多次观察后发现,只要老人自述年纪上了80岁,巫大永都会免费送上一杯热腾腾的豆浆。

  除了信任顾客,有爱心,豆浆质量也是巫大永生意兴隆的一大重要原因。“现场看到豆浆的加工过程,很放心。”在渝中区开餐馆多年的张素明每天都来买豆浆,他说,巫大永靠诚信和良心做生意,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

(责任编辑:西西)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