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受访者称属"闪购一代" 看中东西想马上拥有

2013年07月08日 17:32   来源:重庆晨报   

  编者看来,“闪购”的影响倒不全然是消极,如银行信用卡确实能给一些年轻人解决燃眉之急。我更在意的,是这种“闪购”心理引发的“禁不起等待”之急躁。所有人都清楚一夜成名是需要资本的,但人往往看不清自己的资本,如同文中那个被领导寄予厚望的年轻人,不过两年的时间,就认为自己应该升职。面对商品,“闪购”一下无伤大雅,面对事业,“闪购”的结果也许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失望。

  近日,一名大三学生因痴迷网购花光2年学费跳楼自杀一事,在国内引发强烈关注与广泛热议。

  一些人在表达惋惜之余,开始思考为何当前不少年轻人成为“闪购一代”———他们只要看到喜欢的、别人有的东西就希望立即拥有,一刻不愿耽误,却较少考虑或全然不顾实用性与经济承受力。

  上周,重庆晨报舆情调查中心联合腾讯大渝网与966966公众服务中心,进行一项千人调查发现,67%的受访居民坦言自己就属于这样的“闪购一代”;其中,13%的人认为自己“完全就是这样”,54%的人承认自己“有一些”。受访者中,80后占47%,90后占18%,70后占14%。

  “闪购一代”普遍存在

  本次调查中,73%的受访居民直言,当前社会“闪购一代”普遍存在,其中,21%的人感觉“非常普遍”。

  九龙坡区的吴女士向记者抱怨,自己常常替女儿收包裹,“每周都有两三个,全是衣服、化妆品”。女儿一看到“打折”、“秒杀”就迫不及待,“好几次都是一会儿工夫就下了3、4单。”

  重庆市某房地产公司项目策划沈明(化名)认为,像这样的“闪购一代”不仅限于在网上“秒杀”优惠化妆品,或是在元旦、国庆疯抢1折手机,“他们还在助推房价上涨。”

  沈明发现,年轻人正成为购房主力,“毕买族”也越来越多,致使毕业季成为地产商的集体狂欢。“当然,最终埋单的,还是那些热衷为孩子的人生每一步精打细算、造桥铺路的家长们。”沈明说。

  攀比造就“闪购一代”

  沙坪坝区私企部门经理韩艳告诉重庆晨报记者,他一直有个感觉:与上一辈相比,现在的年轻人很难被激励。

  不久前,韩艳让员工们制订下半年工作计划,称谁先完成计划,就奖励1台名贵的笔记本电脑。本以为大家会深受鼓舞,努力干活儿,谁知员工们却抱怨“半年后才能兑现,早着呢”。

  江北区某国企部门主管夏学贤说,他特别看好的一位年轻职员,因为工作2年没升职就愤然辞职。尽管夏学贤极力暗示劝说“机会不远了”、“要等一等”,但年轻人依然决绝地向他吼道:“晚了!”

  调查中,60%的受访居民认为,“闪购一代”越来越多,主要来源于“以貌取人”、盲目攀比的社会风气;58%的人认为,原因是部分年轻人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夏学贤看来,部分年轻人“及时行乐”、“禁不住等待”的生活态度,与当前社会“出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的观念泛滥有关。“大家好像都很赶时间,恨不得一夜之间买房买车娶媳妇,然后成名成家。”

  “闪购”成习难以造富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宋辉发现,不少大学生正面临信用卡危机。为了满足私欲与虚荣心,一些在校生通过办理信用卡实现快速消费。

  沈明认为,一个人的“闪购”心理如果总是得以实现和满足,最终将变得愈加自私贪婪。待到他胃口越来越大,终将欲壑难填,于是满腹抱怨,甚至不满父母与社会。

  韩艳担心,“闪购”行为一旦成为习惯和共识,年轻人将忽视脚踏实地、点滴积累的价值,丧失造富能力,同时没有心情去体味“来日方长”、“细水长流”的人生乐趣。

  本次调查中,对于“闪购一代”的行为,52%的人明确提出“反对”。63%的受访居民担心,“闪购一代”越来越多,会让年轻人形成过度消费与随意破产的习惯和观念,52%的人担心这会加剧“以貌取人”和物质攀比的社会风气。

  令张孝友担忧的是,目前很多年轻人习惯性地向父母要钱买车、买房,而父母也习惯倾囊相助,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

  此外,张孝友呼吁荧屏银幕上,多些对年轻人起“劝勤”、“励志”作用的作品,少些宣扬“一夜成名”、“纸醉金迷”的虚浮作品。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