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主办方多无旅游经营资质 旅费翻番利润丰厚

2013年07月09日 17:17   来源:新民晚报   孙云

  海外游学这块蛋糕近年越做越大,然而,正如2012年4月教育部、公安部、国家旅游局等部委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出国参加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管理的通知》所指出的,“随着交流团组人数迅速增加,一些团组组织管理不善,安全事故以及其他各种问题时有发生”。

  旅费翻番利润丰厚

  与价格透明的普通旅游产品相比,游学团可以做的文章最多,利润也最丰厚。一家旅行社的产品经理李先生告诉记者,以两周的美国游为例,旅游团报价在1万至2.5万元之间,游学团却普遍高达三五万元。两者的吃住行标准完全相同,行程也几乎一样,仅仅因为“游学”的名称更对家长学生胃口,也更容易得到学校老师的推荐甚至亲自组织,因此,售价总能扶摇直上。

  参加过一个中小学生采访团赴美的女生小王告诉记者,该团团费高达3.5万元,食宿却不如团费仅2万元的普通旅游团。例如在美期间餐标为午餐10美元、晚餐12美元,远低于美国当地人25美元的平均正餐支出,地陪为多赚钱,还会带他们专门赶到市郊低档餐厅,每顿饭人均消费仅六七美元。

  高额利润去了哪里?主办方正常盈利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则成了少数人的灰色回报。以小王参加的采访团为例,零团费的成人蹭团者多达六七人,其中既包括主办机构、合作单位人员,还有考察市场的无锡、北京等地培训机构人员。在韩亚客机事故发生后,衢州媒体也报道称,当地业内人士表示,他们都会通过学校和老师拓展生意,以每组织10至50名学生就赠送一个免费旅游名额的方式激励校方。因为竞争激烈,甚至还有机构以帮助教师发论文作为额外砝码。

  名为游学实则游玩

  游学团如何吸引家长掏钱?第一代产品主打“名校情结”,第二代产品强调“练习口语”,如今又有了以“跨国公益”为招牌的第三代产品,但究其实质,都是旅游。

  记者日前旁听了一场在建平中学举办的“上海学生肯尼亚爱心之旅”宣讲会。虽然活动强调“爱心”、“公益”,9天的行程表中,两天安排旅游,两天休息和联欢,剩余5天穿插少量参观、种树等活动,“公益时间”不足三成。而且,团员都是初中生,能力有限,所谓的建房、种树也只是走过场,因此,上届团员晒出的照片和视频内容均为观光照。

  小王参加的采访团也是猫腻不少,宣传资料中所称的拜访美国前总统等高规格活动均被删改,保留下的活动也是匆匆敷衍,“由联合国中文部人员带领参观联合国总部”被改为导游陪同参观联合国总部大堂及纪念品商场,参观世贸大厦遗址仅是在乘车经过时惊鸿一瞥,参观耶鲁大学是在晚上9时穿越校园……

  安全意识弱隐患多

  其实,许多家长对海外游学团的水分心知肚明,但是,为开拓孩子眼界、美化简历、有利升学,仍然乐此不疲地自愿钻进陷阱。一位连续几年将孩子送出国参加文艺夏令营的家长陈先生就对记者表示:“为了将来升学、求职时简历更好看,多花点钱也值!”上海一家知名英语培训机构上月进行的抽样调查也可佐证:其学生中,7.6%有海外游学经历,其中三成人年龄低于16岁。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买卖似乎很合理,但是,不少家长忽视了其中的安全隐患。与成熟的旅游市场不同,打擦边球的游学市场尚无明确法律条款约束监管,准入门槛较低,多由培训机构主办,并无经营旅游的资质和经验。

  外企白领胡小姐去年把10岁的女儿送往美国游学,女儿在寄宿家庭发烧5天,两名带队老师却无暇分身,不仅没上门探望,连一次电话都没打过。高中生小朱去年参加澳大利亚游学,晚上入住宾馆后,带队老师只顾自己去商场购物,任由孩子们在周围的电影院、商场和酒吧等处闲逛。在出发前的说明会上,领队也只介绍了如何使用转换插头等生活知识,对安全防范、医疗健康丝毫没有提及。

  游学市场亟待规范

  去年4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出国参加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管理的通知》便指出 “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组织出国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但巨大的利润使得各种巧立名目的游学越来越多。据保守估计,上海的游学市场一年规模已达数亿元,周边地区情况类似,仅杭州市今年暑假便有1万名学生游学海外。

  昨晚新浪网发起的一项名为“韩亚空难对你选择游学项目有影响吗?”调查显示,空难后,64.9%的网民“不支持身边的人游学,认为纯粹是浪费钱”,23.9%网民“继续支持,但选择项目会更小心”。

  韩亚失事客机的两名遇难者都是浙江衢州市江山地区的中学生,衢州现已叫停各种暑期学生夏令营活动,浙江省教育厅也表示将采取措施规范游学市场。上海的家长、学生也希望有关部门拿出切实措施,规范这一新生事物,促其健康发展。(记者 孙云)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