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新建的楼房错落有致,“屋后有青山,屋前有绿水”。在山脚下,山泉水经年不息,泉眼里满是鱼。
这是地处广西西南部的天等县小山乡胜马村百布屯的美丽景象。很难想象,这是在曾经石漠化严重的大石山区。
“石漠化”被称为“地球之癌”,桂西南的石漠化片区更是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贫困问题与石漠化问题交织,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开荒种地到山顶,扶贫救济年年领”,曾是天等流传的顺口溜。
不过,现在这一状况得到了明显改观。驱车在天等县的山区行驶,一点也看不出大石山区荒凉的影子。远远近近高低起伏的山坡上长满了绿树,山谷里农民种植的甘蔗、玉米、辣椒长势正旺,一片生机盎然。
天等县县长黄国夫介绍,目前天等县共封山育林10811.9公顷,退耕还林工程4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9.28%,比2001年增长了27.28个百分点。
在一些人眼中,生态治理就必须封山育林,这对于“靠山吃山”的山区来说,无疑就断了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不过,在天等县,生态治理却成了推动富民的一项重要手段,“生态就是民生”。
黄国夫介绍,天等县坚持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把发展生态高效的特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确保农民在生态治理中得到实惠。
记者了解到,由于地少人多、土地分散,天等县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并不盲目强调产业化,而是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指天椒、珍贵树种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目前,天等县已经成为颇有名气的指天椒种植生产基地,生产的指天椒酱等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
同时,天等县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迄今为止已经推广种植珍贵树种22.5万株,并在林下种植金银花、扶芳藤等中草药2430亩,并重点推广种草圈养山羊、黄牛等项目。仅圈养山羊一项,年产值便达到360万元,整个林下经济总产值更是达到800万元,涉及林农6000人,单是林下经济这一项,人均增收达1700元。
此外,天等县还积极发展沼气池建设,自2001年以来共投入资金3861.3万元,新建沼气池4.1万座,累计达6.8万座,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源和森林保护之间的矛盾。对这一点,天等县驮堪乡启新村康屯党支部书记李绍新感触最深,他告诉记者:“沼气池入户,人们不上山砍柴了,山绿了,还节省了劳力。”(完)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