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新一轮发展依靠改革创新 激活内生动力

2013年07月10日 09:23   来源:新华日报   邵生余

  实现“融合发展、特色发展、整体发展”目标,苏中靠什么?省委、省政府《意见》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生动力”是一条重要原则。

  相比苏南板块,苏中地区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而这种差距,很大程度上正是开放的差距。

  为此,《意见》明确,苏中地区要“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鼓励先行先试;完善体制机制,加快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增强发展动力。全方位扩大开放,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支持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优化投资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参与苏中建设。”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意见》指出,苏中应通过加快与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融合发展,主动接受苏南的辐射和溢出,重塑区域经济地理,在融合中分享机遇,在互动中借力发展。其实,在跨江融合上,苏中已有成功实践——2003年成立的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已引进超亿美元项目14个,成立企业524家,累计实现GDP433亿元,财政收入75亿元。一个以船舶、钢结构、机电、特种冶金、物流为主导,具有临江产业特色的制造业基地在长江北岸初步建成。

  与此同时,扬州与镇江的同城化,泰州与无锡、常州以及南通与苏州的对接,苏中三市与上海以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对接,都在有序推进。

  新形势下,谋划构思苏中崛起这篇大文章,最根本的在于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动力。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蒋伏心认为,苏中融入苏南,要靠市长,更要靠市场。“行政的手段很简单,多建几条城轨,但这只能让你到南京、到苏州去买东西时间更短了,并不代表你就融入了。”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与苏南产业上的对接、承接。而从某种程度看,苏南发展的瓶颈,就是苏中发展的机会。

  前不久召开的全省苏中发展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苏中三市“一市一试点”政策,既是苏中地区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定位,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创新举措。

  通过改革开放,激活苏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苏中三市已排出“时间表”、理出“路线图”。

  扎实迈好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第一步,尽快融入长三角核心区第一方阵。南通市委书记丁大卫表示,要以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积极用好这一重大支持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在统筹江海土地、港口、岸线、产业、交通、生态环境以及港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

  泰州市委书记张雷表示,要通过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产业发展、城乡发展等的全面转型,以良好的经济质态、优美的生态环境、开放的现代城市,接轨苏南、接轨上海。

  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说,要通过持之以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开发园区提档升级,推动要素流动、资源共享,实现全市的加快发展、联动发展。

  开创苏中地区发展新局面,省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省商务厅表示,将协调苏中每个县的省级及以上开发区,都和苏南等建成共建园区,实现优势互补,增强融合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兴化经济开发区与锡山经济开发区、中粮集团,高邮经济开发区与常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宝应经济开发区与无锡高新区,黄桥经济开发区与江阴高新区的共建园区已达成意向。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