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穷县"如何摘帽?阳山书记开出两道"良方"

2013年07月10日 00:00   来源:南方日报   黄津 梁尚龙

  

生态阳山。

@把脉最穷县

  关注阳山

  南方问政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1200多年前,被贬为阳山县令的唐代大文豪韩愈的一声叹息,道尽了当时阳山的落后,也为阳山贴上了“穷”的标签,转眼就是千年。如今,虽然阳山的社会经济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处在广东新一轮扶贫的21个贫困县序列。

  7月4日,“网络问政县市行”第一阶段全媒体访谈《把脉最穷县》走进阳山县。连日来,本报记者先通过走访调查“望、闻”阳山经济格局,随后以“问”专访阳山县委书记伍文超,再请网友、专家为当地经济“切”脉,围绕生态、低碳、民生等问题,想办法、提对策,为贫困突围梳理新的思路。

  “天下之穷处”穷根何在?

  山多路差

  先天不足

  后天制约

  把脉阳山

  对于阳山戴了千年的“穷帽”,其根源何在?是先天的自然资源匮乏,或是后天的条件制约?观察人士认为,两者兼而有之。

  从地理位置上看,阳山位于清远市的中北部山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3400多平方公里面积中90%是山,被喻为九山半水半分田,耕地面积比较少。受先天自然资源的限制,经济发展缓慢,这是山区的一大特点。

  虽然高速公路已经通到阳山县城,但各乡镇、农村的道路状况仍然不理想,弯多路窄、爬坡涉水是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发展工业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而农业方面,受道路的影响,农资输入、农产品输出也都存在困难,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革命老区黄坌镇高陂村就是这种典型,村支书曾炳坤对发展村级经济有满腹的计划,但瓶颈就在于这条狭窄的村道上。“村委班子和村民代表都已经达成共识,不仅要搞毛竹、油茶的深加工,注册自己的商标品牌,使山货增值;还要利用山多、生态好的优势,发展肉牛、山羊的养殖业。”但交通的制约使这些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先天不足,后天用什么来弥补?无非是资金、技术、销路、深加工。杜步镇湟川村支书张伟武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虽然自然资源很丰富,农产品的质量也很优良,但资金、技术、销路三大因素使农民守着‘金饭碗’却吃不好。”他认为阳山农业在带动农民致富方面还没有一个成熟稳定、长久有效的模式,尤其是农产品营销路子,值得好好探索。

  两道“药方”标本兼治

  对话书记

  针对阳山县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阳山县委书记伍文超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阐述了该县正在实施的两道“药方”:打造“三基地一名城”、农村综合改革。这既符合阳山绿色发展定位,又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可谓是一剂标本兼治的良药。

  治标:打造三基地一名城

  《南方日报》:从清远市调任阳山时,这里给您的印象是什么?

  伍文超:实实在在地说,是穷。但是阳山54万人民是纯朴和勤劳的,加上有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通过我们干部群众的努力,阳山以后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

  阳山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怎样既保护好生态,又将生态的资源变为我们发展的有利资源,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2011年底确立了建设“三基地一名城”(广东绿色能源示范基地、珠港澳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珠港澳绿色生态旅游基地和粤北山水宜居名城)的发展目标,不搞珠三角那样发展重工业或者是搞污染比较大的工业。因此我们定下规矩,凡是有污染的企业一律都不能进来,因为要保护好我们的生态。

  《南方日报》:经济加快发展,意味着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作为省级生态发展区,阳山县是怎样应对这样的问题?

  伍文超: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阳山立足“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根据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编制了《阳山县生态发展规划(2011-2020)》,把全县13个乡镇划分为城镇与生态型工业集聚区、生态农业与村镇发展区、生态保育区、禁止开发区四大片区,细化各乡镇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使各乡镇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得到合理开发、科学发展。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林、生态风景林、城镇绿道网、公共绿地等项目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

  《南方日报》:您提到阳山的绿色发展战略,具体包含了哪些方面?效果如何?

  伍文超:阳山县的绿色发展战略,具体来说就是以“三基地一名城”为抓手,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生态旅游等新型产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全力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建设广东绿色能源示范基地。我们于去年4月举办广东省县级首届绿色能源发展论坛,促成22个绿色能源项目签约,引进了大唐、中船、阳光凯迪等电力巨头。在省内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资源有偿使用的试点工作。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推进“绿色能源发展论坛”各类签约项目,重点是促进连江梯级电站扩容增效、横岗风力发电、青石岩风电场、雷公岩风电场、阳光凯迪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力争三五年内形成绿色能源产业体系。

  建设珠港澳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近年来,阳山大力发展以反季节蔬菜、淮山、砂糖桔、生猪、阳山鸡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南果北菜”、“南粮北油”四大产业带。以阳山鸡为主的家禽年饲养量超1000万只,生猪年饲养量达75万头,水果、蔬菜年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1万亩、36万亩。今后,我们继续加强与珠港澳地区的对接合作,落实好上半年举行的“阳山-广州农产品对接洽谈会”签订的农产品营销意向协议,该协议涉及蔬菜、水果生产基地22个、面积24万多亩,阳山鸡30万只、生猪20万头。

  建设珠港澳绿色生态旅游基地。阳山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资4亿多元打造了“一峰(广东第一峰)、一山(神笔山)、一寺(北山寺)、一水(连江风景带)、一林(国家级南岭自然保护区)”五大特色旅游品牌,逐步成为珠三角和港澳地区游客青睐的“旅游休闲胜地”。今年1-5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42.7万人次,营业收入1.1亿元,旅游收入7.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5%、16.5%、12.8%。

  建设“粤北山水宜居名城”。我们县加大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造、新建县城道路23公里,县城主干道实现“黑底化”,新建韩愈大桥,改建阳山大桥,建成县城中轴线(阳山大道),新建贤令大道,形成“一环、两岸、三桥、四纵、五横”的县城路网架构,县城建成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今后,我县将从扩容、提质两大方面着手,实现阳山整体城市建设形象的提升,力争到201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万。

  《南方日报》:您提到筑巢引凤、招商引资是县市发展经济的主要动力,阳山希望吸引哪些方面的产业?

  伍文超:最希望吸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其次就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为县城不是很多人,要将县城做大,就需要有支撑,否则的话,人来了以后没有就业就会离开。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例如淮山是阳山很出名的农产品,如果淮山的深加工可以搞成,能够实现农民增收,同时政府也可获得税收。

  《南方日报》:您也提到了要跟周边的区域共同打造旅游,具体有什么计划?

  伍文超:合作区域包括连州、连南、连山、阳山四个县(市),连州是粤北山区的四中心城市,文化底蕴比较好,旅游资源也非常的丰富,连南有千年瑶寨,连山有壮、瑶族风情,这跟我们阳山的温泉、北山寺等联合开发成一条线路,就会形成合力,吸引更多游客过来。

  另外,自驾游最适合阳山,广州到这里就是两三个小时。这里有优良的生态资源,珠三角的人平时工作紧张,有空过来放松休闲一下,吃没有污染的生态食品,体验阳山生态游带来的乐趣。

  治本:农村综合改革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南方日报》:如果说“三基地一名城”是治标战略的话,那么有什么措施来支撑这个战略?

  伍文超:除了三基地一名城外,县委县政府还考虑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综合改革不仅仅是为群众代办事务,还涉及农村金融改革、土地确权等方方面面。

  去年我们搞了社会综合服务网络,为群众打造办事的平台。县委县政府将原来的行政服务中心进行升级,包括软件升级,把网络延伸到每一个行政村。例如办身份证的话,可以由当事人提供资料给村里,村有固定的代办员,甚至村干部也是代办员,可以免费帮村民到镇上办事。县里拨出专项资金,为每条行政村都配备一台摩托车,方便为群众办事。现在全省推广我们的模式。

  接下来,阳山将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示范试点县,改革内容包括农民土地经营权的确权、金融体制的小额取款延伸、如何建立农村小额贷款等问题。农村金融改革有两个方面,一是方便农村群众小额存款、取款,不出村里就能够办理。还有就是农民的小额贷款问题,例如养殖户、种植户缺少几万元资金周转的时候,小额贷款如何保证这些人可以贷得到款,而且保证贷款后他们能还款,这要建立一种机制。

  《南方日报》:民生无小事,阳山政府网站的网上办事大厅,让人眼前一亮,当初开设办事大厅的初衷是怎样的,目前的运作情况是怎样的?

  伍文超:这项工作我们走在全市的前面。我们县第一批梳理出915项事项,其中行政许可审批事项505项,非行政审许可批事项101项,便民服务305项,行政征收事项4项。各单位根据梳理事项录入网上办事事项,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行政审批、非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事项、行政征收事项录入系统,完成业务信息确认,基础资源数据库初步建成。目前,有54个部门的审批以及服务信息纳入网上办事大厅,经过优化程序,现有审批事项854条对外公示办事指南信息,提供办事表格下载769个,开通网上申请事项数852个,开通率99.77%,初步构建起阳山网上办事大厅业务系统。

  专家支招:打造广东低碳生态城

  声音

  南方民间智库成员、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在访谈中也为阳山的发展支招。“阳山离广州不远,170多公里。但这里山清水秀,蓝天白云,跟广州、深圳相比,有非常不同的资源优势。”他说,现在交通方便,广州到阳山也就是两个小时左右,非常适合居住,这在珠三角以及周边是非常难得的。

  “阳山对保持青山绿水是非常重视的。我的想法是,是否可以将水电这样没有污染的能源和农产品加工统一结合起来,引进一些没有污染的,专门做低碳经济的企业,打造成为低碳生态城。”胡刚说,围绕低碳打造低碳产业城,住宅方面也可以探讨低能耗的住宅,国家有相关的优惠政策。有的城市打造生态城的概念,包括生活的模式,住宅以及第一、二、三产业都是围绕低碳进行的,国家是推荐这种发展模式的。

  他认为,阳山本身的自然生态条件是具备的,又靠近珠三角巨大的消费人口,从而在珠三角形成具有特色的低碳生态城。可能达不到像新加坡那样先进的生态城的指标,但如果将生态城的产业链做成的话,农民的收入会上去的,经济发展也会提升。

  网友献策:用绿色服务珠三角

  “把脉最穷县”走进阳山,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网友“幸福微甜”表示,阳山有那么好的绿色生态资源,种植的许多农产品也非常有名,像胡刚教授在访谈中所说的,阳山提供绿色的产品,服务于珠三角城市群,也可以吸引珠三角的人民到这里来旅游。珠三角发展较快,对绿色产品需求量大,两方可以形成互补。

  网友“安然”对此也有相同的看法:阳山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绿色能源资源、旅游资源丰富、特产众多,是广东的一块“净土”。这是阳山最大的资源优势,也是阳山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竞争优势。要实现阳山“绿色崛起”的目标,必须充分发挥“绿色”这一特色优势,加速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科学发展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网友邹恩栋说:阳山是家乡,我们历来关心其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经济应成为与依托本地资源而开发的绿色工业同等重要的支柱产业。承接珠三角转移而至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工业产业绝非长远之计,而水陆交通和营销技术日益发达,真正能持续发展并促进藏富于民的理所当然是农业和旅游业。

  阳山新一轮扶贫重点帮扶45条村

  最新动态

  南方日报讯 (记者/梁尚龙通讯员/罗燕颜)经省认定,阳山县属全省21个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帮扶县之一,全县有重点帮扶村45个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641户、7063人。记者7月5日从阳山县扶贫工作会议了解到,该县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已带头挂点、联系到45个重点帮扶村,确保每个重点帮扶村均有一个以上县领导挂点、联系。

  据了解,阳山新一轮扶贫加大力度,多渠道筹集帮扶资金,多举措拓宽增收渠道,确保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目标。对45个重点帮扶村,3年扶贫中,省财政将按每村90万元、75万元、60万元的标准安排补助引导资金;市、县财政对当地帮扶村也分别配套了每村20万元的补助资金;南海区帮扶的村由南海区配套补助引导资金。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将在2013年、2014年分2期下达,主要用于村内道路、农田水利、环境整治、产业基地、民生福利等项目建设。各帮扶单位除用好补助引导资金外,还将积极通过“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和帮扶单位自筹等途径筹措扶贫资金,继续发挥小额信贷、村级互助资金的作用,确保帮扶资金的长效使用。

  “扶贫将以通过电站股份、产业分红等方式,促进贫困村增收。”阳山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切实做好扶贫资源的调配和整合,充分发挥县小水电站股份的优势,实现“村村有电站分红”的稳定收益。有条件的村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特色产业项目,以参股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产业项目要尽量避免村或帮扶单位参与管理或经营,降低收益低下的风险。

  阳山县还将根据各贫困村的资源优势,以镇村规划为指导,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利用“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基地”、“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等规模化生产模式,通过开展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搬迁扶贫等措施,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走上自我发展的健康轨道。

  据介绍,省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重点帮扶村以外的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贫困人口由所在县(市、区)和乡镇负责落实帮扶单位,采取“千干扶千户”方法,定户、定人帮扶,由所在市组织考核验收。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贫困人口纳入当地农村社会保障范围,保障其基本生活。清远市的实施方案也相应明确采取“千干扶千户”措施帮扶重点帮扶村以外的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贫困人口。

  目前,阳山县已下发了《关于开展扶贫开发“千干扶千户”活动的通知》(阳办发〔2013〕53号)通知,对全县重点帮扶村以外村的76个村安排了结对帮扶单位。各乡镇、各帮扶单位要按照县的工作安排,结合单位实际,切实做好76个村的“千干扶千户”相关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活生产条件。

  作者: 黄津 梁尚龙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