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出台一揽子措施促县城扩容 力破县多城少

2013年07月15日 16:04   来源:河北日报   赵建

  阅读提示

  7月11日,河北省县城建设工作会议在唐山滦南召开,会上,河北省一口气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县城建设的意见》以及土地、资金、规划设计、人口转移、容貌整治、县城建设目标体系等7个文件,如此大规模就县城建设方方面面集中出台措施,在我省县城建设史上尚属首次,体现了我省推动县城建设,进而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定决心。

  记者仔细梳理发现,这些文件中涉及的诸多措施,其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县城“扩容提质”,即围绕规模等级、容貌环境、承载功能、聚集能力、居住条件、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任务,着重提出了从2013年到2017年我省县城发展目标以及实施路径。

  我省出台这一揽子措施,着力破解县城建设什么难题?哪些措施带有突破意义?对此,记者在会上采访了相关人士。

  1

  为何出台一揽子政策——— 系统解决县城建设遇到的诸多难题

  “目前,我省县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县城规模偏小。”7月11日,在全省县城建设工作会议召开间隙,省住建厅厅长朱正举在向记者谈到会上出台的7个文件时,直言不讳地表示,除了县城规模小,在经济发展上,则体现为质量低、总量小。

  据统计,全省现有22个县级市、113个县(4个县无县城),数量高居全国第2位;城区平均人口规模10.9万人,20万人口以上的县城只有12个,不到总数的10%,尚有近60%的县城人口不足10万人。我省县域GDP虽然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二,但财政收入只占二分之一,70%的县地方一般性财政收入不足5亿元,无力带动县城建设,城市反过来无法为产业搭建高效发展的平台,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破题的关键在于县城建设。”在省住建厅城镇化和行业改革发展处处长孙燕北的视野中,县多城小看起来是劣势,实际上恰恰是我省的优势所在,“如果数量众多的县城都得到快速发展,建成高标准的中小城市,势必形成强大的经济助推力。”

  基于上述事实与思考,我省提出小县大县城的策略。《意见》进而提出了具体目标:2015年县城平均人口规模达到13万人;2017年县城平均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大部分县城建成宜居宜业小城市。“从平均人口10.9万人发展到15万人,粗略计算,我省县(市)城区总人口近5年就要增加540万人左右,比现在人口增多了三分之一。”孙燕北说,随着人口大量增加,规划建设质量不高、基础设施不配套、产业聚集能力低、脏乱差等将愈加凸显,这些问题不解决必然影响县城扩容提质的进程。

  在此背景下,我省出台了一揽子政策,以纾解既有或将有的困境。朱正举表示,文件内容大部分延续原有政策,但将各项城建内容系统性地归纳到一起,尚属首次,“目的就是指导各县(市)破解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

  这些难题中的一大“拦路虎”,很多与会者认为,是土地资源的问题。任丘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任丘经济开发区不缺项目,但最缺的是项目建设所需的土地资源。因为没有足够的土地,目前仍有几十个好项目无法安家落户。

  对此,会议发布的土地资源方面的意见让他信心倍增:“允许县(市、区)每年修改调整一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单独选址项目修改调整规划可随时办理;全面清理已批未供、已供未用土地……每项条文都切中要害,项目安排将游刃有余。”

  在产业聚集方面,省社科院经济教研室主任刘来福认为,我省工业园区多而散、小而弱,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意见》提出,依托优势特色产业,优化整合产业园区,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县城集中。据了解,我省每个县(市)将大手笔规划建设一个产业园区,在产业集聚中提升技术水平、带动区域整体实力跃升。

  在人口转移方面,保障进县城落户居民原有权益,农村居民到县城落户后,其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是否放弃宅基地和承包的耕地、林地、草地,尊重本人意愿,不强制或变相强制收回。

  2

  哪些方面取得了突破——— 在规划和投融资上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

  在与会者眼中,此次出台的一些政策打破了原来的条条框框,含金量都很高。但较为突出的亮点,还是在规划和投融资等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规划管着城市建设的方向,如果出现偏差,投入精力时间越多,离目标或越远。为把控好建设全局,我省首次就县城规划出台了专项的实施意见,第一次提出推行县(市)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三规合一”。“实际操作中,很多县城上述各项规划都‘各自为战’,单独看每项规划都科学合理,但综合到一起往往是割裂的,难免相互‘打架’。”省住建厅城乡规划处处长鲍龙说,在这种状况下,有些规划必须返工编制,浪费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

  近日,我省住建系统先后赴安徽、浙江、广东、湖北等先进省份进行考察对标,根据他们的经验并结合河北实际,提出了“三规合一”的方案。邯郸市规划设计院规划二所所长翟丽平认为,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上述矛盾,也为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各个专项规划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县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规划编制完成后,城市进入建设阶段,一个新问题随之浮出水面。无论是水电路热讯等设施基本配套,还是文化、医疗、教育等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据公开资料显示,仅迁安一个城市,2012年实施城建重点项目96个,投资就高达151亿元。“毋庸置疑,我省县城建设必须有巨额资金作为支撑。”朱正举说,但我省县级财政收入普遍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关于这一点,会议发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有效整合和合理流动,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投资主体与融资方式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省住建厅综合财务处处长穆英林表示,这就需要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县城建设注入活力。

  遵循这样的原则,诸多有突破性的规定首次被写进了该项实施意见。

  ——— 各地要制定城市基础设施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分类目录,并向社会公开。“分类明确,有利于打破垄断、市场运作,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对城市功能片区综合开发,连带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穆英林表示,经营性项目要面向市场放开竞争,准经营性项目要积极推进向经营性项目转化,公益性项目就要合理设计利益补偿办法,通过建立政策激励机制,面向社会公开公平选择建设和管护主体。

  ——— 引导平台公司按照市场规则承担政府公益性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管理,并赋予承担营利性项目的职能,逐步建立市场化投资经营机制。

  穆英林说,有了营利性的职能,企业才能实现高效运转,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

  3

  如何保证政策贯彻执行——— 规定具体时间表,严格考核奖惩

  如今,穿行在我省很多县城,人们会发现,有限的城市空间中,修建起越来越宽的公路和越来越高的大楼。孙燕北说,这些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开始被一种称为“城市病”的问题所困扰,包括违规的建筑、脏乱的环境、空气污染、垃圾围城等。“县城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繁琐的工程,需要从每一个被遗弃在街上的食品袋等细节入手,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才会取得良好效果。”孙燕北说,一些地方环境容貌方面的规划做得很不错,却不能从细节入手并贯彻执行,导致“城市病”越来越严重。

  县城环境容貌整治提升攻坚行动方案开出药方:规定具体时间表,严格考核奖惩。

  为把城市“脸面”洗干扫净,方案将攻坚行动分三个阶段实施:2013年迅速启动、大见成效,拆除主要街道两侧违法建筑、超期临建,全面清除积存垃圾;2014年持续改进、提档升级,杜绝积存垃圾,有效遏制道路和施工扬尘,提升和验收一批园林城;2015年全面提升、显著改观,县级市和70%以上的县建成省级以上园林城。

  各县(市)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在省人居环境奖评选、生态园林城市(县城)和园林城市(县城)创建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各市、县也将建立相应的年度评估机制,奖励先进,鞭策落后,确保攻坚行动3年目标如期实现。

  不仅是环境容貌方面,我省出台的这一揽子政策,何时完成何事,每步骤均写得清楚、翔实。

  在规划方面,我省规定,今年年底完成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成果,2014年3月底完成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等专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5年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0平方米,供水普及率达到97%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居住方面,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2015年完成30%的改造任务,2017年完成50%的改造任务。

  为保证上述目标顺利实施,我省实行了严格的奖惩机制。

  根据《意见》,业绩突出者,奖励十分丰厚:在稳定县级主要领导任期的基础上,对连续三年实绩突出的县(市)党政主要领导授予荣誉称号,优先提拔使用。

  倘若工作不力,惩罚则极其严厉: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县(市)党政主要领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程序予以调整使用。记者 赵建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