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区仅存的四合院郭家大院留存问题终于有了定论:郑州市轨道办重新规划地铁2号线施工方案,郭家大院得以原址保存。
这场争论耗时近2个月,郭家大院虽得以保留,但古建筑要不要为城市发展让路?在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仍然让人深思。
地铁施工最终让道郭家大院
7月14日,记者来到位于紫荆山路与书院街交叉口的书院街112号——郭家大院,近邻郑州商城遗址南城。
郭家大院古朴的风格与紧邻的现代化高楼大厦形成强烈对比,木门上面注明宅院建造日期,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建造,旁边还挂上了简陋的匾牌,写着“管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字样。
66岁的郭天育老人在这个院子长大,居住了60多年,目前是大院的看护人。说起大院得以原址保存的过程,郭天育老人说“太不容易,太艰辛”。
郭天育老人刚听到房子因地铁施工要拆迁的消息,觉得很不解,“好歹大院也是管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怎么能说拆就拆,建高楼就这么重要?难道地铁非要从大院穿过吗?”
大院即将被拆的消息引起媒体、众多文物保护志愿者等社会各方的关注,各方努力终于让郭家大院得以保留。7月14日记者从郑州市轨道办获悉:目前郑州地铁2号线疏散用地方案已做调整,交通疏解方案避开了郭家大院。
郭家大院原址保存后如何重新修缮?郑州市管城区文物局副局长李东告诉记者,目前大院的所有权还在个人手中,在相关补偿措施达成一致后,大院将会被收归国有。文物局将对大院的建筑进行抗震加固、修缮。今后,郭家大院将会成为一个向社会民众免费开放的景点。
对于大院被收归国有,郭天育老人及家人很乐意:“毕竟是文物,到了国家手里能够获得更好的保存,并且大家都能来参观。”目前,双方在补偿问题上分歧较大。
古建筑沦为城市“消失的文物”
郑州市古民居保护志愿者彭保红,是最早参与呼吁保留郭家大院的志愿者之一。
“前段时间,修女楼、李大钊驻郑讲习旧址、解放郑州旧址的绥靖公署被拆,让我很心疼,郭家大院得以留存,成为郑州某一段历史的见证,让我心中有了一丝暖意。”对于古建筑保护,彭保红认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古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像一部史书、一卷档案,记录着一个城市的沧桑岁月。”彭保红说,“拆除古建筑,无疑是在抹去城市的记忆。如今,郑州的一些古建筑正成为‘消失的文物’。”
面对古建筑屡遭破坏,让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们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有关专家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并没有将建筑学、考古学、历史学这些独立的学科综合起来,现在的建筑历史专业偏重于建筑,而不是历史学,这样不利于古建筑研究领域文物保护意识的建立;其次,古建筑等历史文物的保护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但文物保护经费却捉襟见肘;第三,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直接体现在文物保护部门和建设部门的激烈矛盾上,我国已经颁布施行涉及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超过400个,法律体系虽然形成,但是这些法律指导性规定多,刚性规定少,操作性不强。
古建筑要不要为城市发展让路?
“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确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矛盾,但这种矛盾并不是不可以协调的。如何在两者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需要理性而科学的决策和实践。保护和修复具有生态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景观,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景观不应视为城市发展的障碍。”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郑东军认为,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古建筑景观与城市基础设施可以相得益彰。从城市规划角度来说,保留历史古建筑,就是保护一个城市的生命和未来。
相关链接
南阳严肃查处涉案责任人
省级保护文物宛南书院遭强拆——
南阳严肃查处涉案责任人
7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南阳市进贤街的实验中学,只见被施工企业强拆的省级保护文物——宛南书院东讲堂,只剩下残垣断壁,一片狼藉。
清乾隆十六年兴办的宛南书院,其规模与驰名的嵩山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不分伯仲,为河南书院之最。这里曾走出丁声树、杨廷宝等5位院士,在全省所有百年名校中,绝无仅有。2008年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第5批文物保护单位。
在媒体关注的第一时间,南阳市市长程志明也做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依法依规严查。当天下午3点,南阳市政府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要求相关部门迅速恢复被破坏的清代建筑原貌,依法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至记者发稿时止,省文物部门已赶赴南阳,将对文物损坏缘由与可否修复进行进一步勘察。另据了解,当地警方也已介入调查。
据南阳市文物局古研所副所长贾付军介绍,东讲堂由于年久失修,成了危房。早在2009年,校方曾委托古研所做过一份维修加固设计方案,但终因资金缺口太大被搁置。“按照《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谁使用谁维修。古建筑修复资金数额巨大,客观来说,对于校方确实非常吃力。但破坏终究不对。”
南阳一中校友夏廷献致电记者说:“着实痛心。千年古刹,百年名校,怎能说拆就拆呢?”南阳民间文保人士吕风林说:“这里承载并见证了河南优秀的文化教育传统,仅仅因为一座教学楼,就惨遭破坏实在可惜。”(记者 阙爱民 通讯员 刁良梓)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