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区地下空间总体布局结构(10重点区域)
乘着地铁在地下穿行,牵着他的手逛地下步行街,停车、吃饭、购物、娱乐等或许都将转移到地下……
昨日,合肥市规划局邀请来自深圳、上海、济南、武汉以及安徽本土的相关专家,对《合肥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13—2020)》进行评审。其中,合肥火车站片区、高铁站片区、老城商业中心区、滨湖核心区等地区有望率先建成4座功能齐全的“地下小城”。
“地下城”档案
【前世】现有地下空间分布零散
随着合肥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建设,城市建设的触角开始深入地下。不过,合肥市向地下寻找空间的历史远比这要长,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
人防工程、地下通道、地下停车场、若干地下市政设施……过去,“地下空间以浅层利用为主”,据合肥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已利用的地下空间主要分布在新建地区或道路两侧的新建小区和新建大型公共建筑下,且分布零散。
【现状】地铁扩大城市地下空间
目前,合肥城市地下空间分布主要呈现两种趋势:沿城市主干道(包括长江中路、马鞍山路、合作化路、北一环路等)呈点状分布;在城市发展重点地区(如淮河路步行街、政务文化区、滨湖新区)呈片状发展。
地下空间的开发以地下停车场为主,大型的地下综合体和地下商业设施与其他类型的地下设施刚刚起步。
目前,伴随着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全面建设,合肥市地下空间开发量增速也在加快,每年的规模增长量达150~200万平方米。
为了让大合肥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摆脱各自为“阵”,该市启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未来】完美“地下城”呼之欲出
据介绍,本次地下空间规划主城区范围面积约1220平方公里。其中,重点编制的市区范围面积约887平方公里(不含巢湖水面)。
对于合肥市民来说,未来的合肥“地下城”是由地下交通设施、地下人防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商业等组成的新城市空间。
“地下城”规划
浅层(0至-15米)
商业服务、公共步行通道、交通集散、停车、人防等功能,在城市道路下的浅层空间优先安排市政管线、综合管廊、轨道、人行道等功能。
中层(-15至-30米)
停车、交通集散、人防等设施,在城市道路下的中层空间可安排轨道、地下道路、地下物流等功能。
深层(-30米以下)
公用设施干线和轨道交通线路等设施
“地下城”并非想建就建
很多市民会问,为啥合肥的面积达到1万多平方公里,但本次规划的范围却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答案很简单,并非每一个地方都能使用地下空间。
规划将合肥地下空间分为适宜区、较适宜、适宜性较差和不适宜四类。对于“不适宜”类,不论采用盾构、沉井或基坑法,均会扰动土层,产生地面沉降等问题。
规划还通过调查和评估,将地下空间划分为慎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 “规划”明确,市区级公园绿地、郊野公园绿地、城市绿地、水体现状保留,地面建筑区、已开发地下空间区均为限建区。
地下空间主要开发至-30米
按照规划设计,合肥市地下空间适宜开发深度主要控制在浅层(0~-15米)和中层(-15~-30米)之间,一般地区以浅层开发为主,城市重点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深度在规划期内应达到中层。随着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到了远期,部分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度可达深层(-30米以下)。
浅层地下空间主要是商业服务、公共步行通道、交通集散、停车等功能,在城市道路下的浅层空间优先安排建设市政管线、综合管廊、轨道、人行道等。
中层空间主要是停车、交通集散、人防等设施,可安排轨道、地下道路、地下物流等功能。
深层空间,主要是公用设施干线和轨道交通线路等设施。
开发主城区,保护环巢湖
记者在规划中看到,合肥主城区将成为地下空间的重点开发区域,“以单项地下工程为点、地下轨道交通为线、各级中心地下公共空间为面,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地下空间结构。”这也意味着,主城区1220平方公里的地下空间将用来建设地下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和地下停车库等,未来将逐步打造一个地下交通便捷、服务设施完备、生活工作高效的“地下城”。
据规划设计人员测算,主城区的地下空间未来可使用的建筑面积约6.85~11.82亿平方米。
与此同时,将积极开发巢湖、庐江、长丰等城区的地下空间,而环巢湖地区地下将限制开发。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