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家庭医生融入手机App软件,时髦的技术载体,已成为长宁区卫生局的新尝试。记者近日获悉:该区在全市率先开发了“指尖上的家庭医生”,与家庭医生签约的用户,便可享受远程读取检查报告、与医生对话、预约诊疗等便利。有关负责人表示,长久以来,家庭医生服务对象大多局限在中老年人群,此次开发“App家庭医生”,为的是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在职人群、年轻人群。
签约用户多为年轻一代
家住江苏街道的刘蓓小姐,早前并不熟悉家庭医生概念,“听公婆说起过,他们总去配药,自己倒从不接触。”刘小姐今年怀孕了,在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产检时,随手下载了医生推荐的App软件,应用感受相当满意。正值酷暑,刘小姐染上空调病,懒得出门又不敢乱吃药,她打开手机橘色图标,点击签约医生鞠雪军,几个对话来回,一切搞定,“医生叫我不要担心,吃点维生素即可,这样真方便!”
数据显示:App软件试运行不到两个月,迄今试点周家桥、江苏、仙霞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开拓几家办公楼宇,签约400余名用户。
服务期待更多实惠便利
App家庭医生试水“首战告捷”,然而,怎样持续发挥作用,成为核心问题。长宁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解释,App软件有其“点对点”的独特优势,目前测算下来,辖区内家庭医生有效签约率仅为20%多,利用App软件拉近家庭医生与居民距离,将是主要突破口。
“点对点”服务能否如愿以偿?可能爆发的海量信息需求,成了一大客观障碍。王莉是“上班族”,早前,她签约江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陆胤医生。自从安装软件后,王小姐甚觉沟通方便,陆医生却道出内中担忧,原来他签约近千名居民,上线应用App的却不多。“人数少,互动咨询不成问题,以后人多起来,恐怕精力分配不过来。”此外,“点对点”服务跳脱简单的咨询互动,也是一大考验。试运行阶段,一些居民反映,期待App软件能有更多实惠便利,如转诊绿色通道、大医院专家门诊预约、提供新鲜医疗知识等。
建共享平台应是发展方向
放眼国际,像长宁区这样推出App家庭医生的做法,已渐露雏形。有数据显示,当前9%的美国成年人使用App软件跟踪或管理健康问题。业内人士对此分析,通过App技术来突破申城家庭医生知晓率不高、健康管理率不高的“瓶颈”,并非不可能;传统医疗资源“嫁接”全新技术,关键环节如能把关完善,或会事半功倍。
专家建议:除了简单的咨询互动、查阅检查报告,整合资源、建立共享平台应是发展方向。目前,长宁区卫生局与华东、华山、中山等多家大医院有合作关系,整合大医院专家号源,通过家庭医生“守门”并实现App转诊,将可大幅度提高对病人的吸引力。其次,解读自测健康数据与诊疗信息,不失为“卖点”。申城许多辖区已实现区内医疗信息共享,App软件自动录入自测血压、血糖等数值,结合自测数据与诊疗记录,实现解读分析,“App家庭医生”将可更好演绎“健康管家”角色。此外,作为移动远程诊疗的一种,App软件还需完善信息保密、严格监测系统,这样才能降低可能出现的隐私暴露、误诊率等,实现安全问诊,真正“锁”住病家心。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