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揭鼓浪屿"黑商中介"黑幕 骗游客店内消费拿回扣

2013年07月22日 10:32   来源:东南网   
    拿回扣

    “黑商中介”骗游客到合作商家消费,便可拿到不同比例的回扣:有证的旅馆10%到20%,无证的旅馆25%到30%,干果、干货店30%左右,茶叶店、餐馆一般40%,展馆类商家甚至达到50%。此外,无论游客有无消费,他们还能拿“人头费”,一般带一个人收10元

    谈“合作”

    “黑商中介”会主动拓展地盘,上门给商家施压谈“合作”,商家即便心有不甘,最终还是选择妥协

    新花样

    除了传统的“导游”幌子,“黑商中介”还用“帮你带路”、“帮你找酒店”、“我有景区年卡,跟我走可以省门票”等方式接近游客

    厦门日报讯“黑商中介”,一个新名词界定出因鼓浪屿岛上商业氛围持续过浓所催生的“野导”转型,也让这个“新生”群体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益发凸显。

    “他们最高可以拿到50%回扣。”在鼓浪屿沉浮商海十多年的老震(化名)向记者列举了各类“黑商中介合作商家”的回扣比例:有证的旅馆相对低,只有10%到20%;无证的旅馆略高一点,大约可以到25%到30%;卖干果、干货的平均在30%左右;茶叶店、餐馆更高一些,40%很常见;最高的属展馆类商家,高的甚至可以给到50%。

    除了回扣,“黑商中介”有时还有行内人称“停车费”的费用可以拿。“其实就是‘人头费’,带一个算一个,带两个算两个。不过这个费用不会高,一个人10元就差不多了。带来的客户要是有消费,另外算回扣。”老震说。

    尾随游客骗取旅馆回扣

    商家与中介之间总体虽是合作关系,却不总是和谐。不久前,老震在某家庭旅馆碰到这么一幕:两个大学生模样的游客走进旅馆,问了价格,感到满意,就刷了押金进房休息。谁知道,两个游客刚一进房,就有一个“黑商中介”走了进来,向老板声称那两个游客是他牵来的,要求老板给回扣。

    “这老板平时与这个‘中介’有合作,但是那天这两个游客其实是自己找上门来的,‘中介’只是尾随其后骗回扣。这是‘中介’常用的伎俩,可是没必要为此撕破脸破坏‘合作关系’,所以老板们有时也只能装傻,给钱了事。”老震说。

    双方的不和谐还体现在另一方面。有时候,“黑商中介”也会主动拓展地盘,找些还未被“污染”的店家谈合作。一拍即合的情况不少,谈不拢、不情愿的情况也有。“有些商家不愿意沾染这些人,但是一来岛上大氛围如此,二来成势力的‘中介’会上门给商家施压,所以有些商家即便心有不甘,最终还是选择妥协。”老震说。

    “黑商中介”搭讪方式“推陈出新”

    记者了解到,虽然这些“黑商中介”不少还是像原先那样打着“导游”的幌子接近游客,但搭讪方式在不断“推陈出新”。

    除了传统的“导游”幌子,有些“黑商中介”改用“帮你带路”、“帮你找酒店”、“我有景区年卡,跟我走可以省门票”等方式接近游客,成功搭上之后,沿途再慢慢给游客设套。

    “总的来说,就是扣住‘为你服务’这个主题来搭讪。”旅游质检人员说。

    记者曾亲眼看到这样一件事:一对游客母女从内厝澳码头登岛后碰上了一名自称能“帮忙带路”的“黑商中介”,双方谈妥以20元的价格带到龙头路。结果一路上,这名“黑商中介”“热情”地带着这对母女七绕八绕四处逛店,辗转许久才到达目的地龙头路口。事情还没完,这名“黑商中介”以这对母女沿途没有任何消费为由,要求她们多付30元“辛苦费”。

    业内分析

    商业氛围“过浓”

    催生野导“转型”

    一位在鼓浪屿工作十多年的旅游质监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鼓浪屿野导发展至今,有其演变过程。十年前岛上就有野导出现,那时的鼓浪屿旅游市场还不大,野导一直没成气候;四年前,鼓浪屿游客开始猛增,野导也随之增加,起先还靠假导游证骗人,后来益发狡猾,以过渡卡、公交卡代替假证,或者干脆不挂证,越来越会钻法律空子。

    “发展到最近,野导连导游也不做了,改行当‘中介’,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这位旅游质监人员向记者分析称,原先的野导不是没有暗地给商家拉过客,但毕竟还不是“主业”。随着近来岛上商业氛围持续过浓,给了野导更多“拉人头,赚回扣”的可乘之机,“当野导辛辛苦苦转一圈20元钱,还不如轻轻松松带去店里买茶叶、买门票捞的回扣零头多,你说是愿意当野导还是当‘中介’?所以越来越多野导体会到拉客的好处,开始集体转型全职‘黑商中介’。”

    记者手记

    别让整治成空炮

    “黑商中介”就和野导一样,要谈打击,难免戳中相关部门的“死穴”。

    鼓浪屿旅游质监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即便他们明知无论“黑商中介”还是野导,都是依附旅游市场的毒瘤,却难以“正面进攻”。“我们所依照的是行业法规,而‘黑商中介’不算行业现象,而是社会现象,加上他们流动性大,身份定性很难,按照现有的行业法规,很难有力地打击这帮人。”负责人说,“我们目前只能加大巡查提醒、向游客发放防范宣传卡片,来抵御‘黑商中介’。”

    城管对“黑商中介”同样无能为力。一位鼓浪屿城管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执法所依照的法规并未涉及这块。

    公安机关也有无奈之处。一位民警透露,如果“黑商中介”在拉客时有证件造假、肢体胁迫游客等行为,公安机关可以介入处理,但如果双方“和和气气”,公安机关也没辙。

    难道法规缺失,就治不了“黑商中介”了?

    不久前,鼓浪屿福建路的一家食品店被工商部门处以5万元罚款。这是鼓浪屿工商部门近三年来开出的单笔金额最高“罚单”。事情起于今年1月,鼓浪屿工商人员对该食品店进行检查时找到一本笔记本,上面记录了当事人给予带客上门购物导游的“馈赠现金”。工商部门随即对该店进行立案调查,最终依法以“商业贿赂”之名对其进行处罚。

    业内人士指出,人不好管,那么我们可以考虑换个角度——治店。黑商之于中介,好比水之于鱼,没了“黑商”,“黑商中介”自然会消亡。此番市政府驻鼓浪屿的综合整治核心内容,就是“治店”。

    虽然一位整治小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对如何打击‘黑商中介’,心中还没谱”。但是,“症结”已然抓到,第一步既已迈出,后面就有了希望。

    如何对症下药,还望有关部门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别让整治成了空炮。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