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批企业和官员被查处,国家对稀土行业的整治力度可见一斑。
近日有消息称,工信部拟联合多部委开展全国稀土整治工作,目前整治方案已经进入各部委会签阶段。此次稀土整治仍以打击“黑”稀土为主,但“打黑”范围和力度将超过历次“打黑行动”。
此轮稀土整治,使得稀土在需求不济的情况下,价格依然坚挺。但这种严厉打击是否能持久,业界仍然画个问号。
有人慌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包头一家业内有名的稀土高新材料公司总经理因走私稀土被当地公安机关带走配合调查。
这家公司成立于2001年,下有四个分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屡获当地银行和环保部门认可。目前该公司仍然在运营,记者致电其企业办公室和经营部时,他们表示对此事不知情。
据知情人士介绍,这家公司总经理因涉嫌从广西走私稀土而被调查。
截至发稿前,记者联系了呼和浩特海关和当地公安局,未获回复。
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地政府要求8月22日前企业需要完成自查,然后政府相关部门会对稀土企业进行排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河南一些企业也慌起来,称“形势严峻”。河南省本无规模稀土分离企业,只有几家碳酸稀土企业。近日,部分企业自知难过整治之关已“自觉”停产。
6月中下旬,稀土重地江西省赣州市开始稀土开采和经营秩序专项整顿。7月18日晚,有媒体人士在微博爆出“‘稀土王国’多名干部被调查”,称“曾造就无数传奇财富的稀土行业,正遭遇史上最严反腐肃整,‘稀土王国’赣州官场风声鹤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知情人士处得知,前述人士所言是稀土大县安远县,具体情况还在进一步核查中。
此前,属于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的赣县红金稀土有限公司因涉用私矿被暂停分离业务。
一些央企、知名民企和地方官员,在此轮整顿中纷纷慌了神。
据工信部统计,2012年工信部开展过一轮打击稀土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共捣毁稀土非法采矿点14个,关闭选矿、冶炼分离企业20户并拆除生产设施,关停产能约3万吨。
据悉,今年工信部“打黑”行动时间点将根据会签完成时间点来确定。
价格涨了
“这次整治比较严。”一位稀土分离企业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现在企业是宁可“饿着肚子吃不饱”,也不敢拿私矿提高产能利用率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稀土行业的毛病一直存在,要想根除比较难。地方政府查处私矿、非法开采、超过分离指标生产等,对自己并无好处,用这位业内人士的话说,“怎么可能 ‘搞自己的税收和就业’,尤其一些资源大县也是贫困县。”
一些在国家环保认可范围内、但没有指令性生产计划分配的企业,往往能钻空子,当地政府心里都有数,睁只眼闭只眼。
“这次打击力度较大,所以有问题的企业人人自危。”这位业内人士说,“但问题是,这种打击力度是否能持久?”
他认为,如果国家同时给予地方政府补贴、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打击私矿和稀土专项整治情况会好一些,但是由于牵扯利益分配问题,稀土行业的老毛病很难根除。
在这轮行业整治行动中,贸易商和分离厂都囤货不出,稀土价格一直往上涨。
据百川资讯提供的数据,7月22日99%的金属镨钕价格涨至42万元/吨,比前一日上涨1万元/吨,与一周前的38.5万元/吨相比,上涨了3.5万元/吨。短短一周,囤货出售的话,就能狠赚一笔。
此轮工信部等部委整治的是源头和流通环节。但是下游需求无法用行政手段提振。
今年上半年,厦门钨业、中色股份、正海磁材、太原刚玉、科恒股份、江粉磁材等多家稀土上市公司半年报均显示,上半年利润同比大幅下滑。
“这显示了下游需求并不好。”百川资讯稀土分析师杜帅兵对记者说。企业和分析师对后市普遍比较悲观,对行政手段提振的价格可持续性表示疑问,持观望态度。
(责任编辑: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