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排水防涝:一处一预案 易积水点改造个性化

2013年07月23日 08:35   来源:天津日报   

编辑动机

  天津北方网讯:今年以来,城市内涝频发,从6月底至今,鄂尔多斯出现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武汉因暴雨导致严重洪涝灾害;连续强降雨导致成都中心城区8座下穿隧道积水、40处路面积水;广州也遭遇暴雨的侵袭……一年前,京津也曾遭受过强降雨带来的严重后果,如今一年过去了,我们的职能部门在这一年间都做了哪些努力?未来,当暴雨再次来临时,我们的城市能否经受住考验?昨天,记者进行了走访和调查。

  去年的此时,天津那场罕见的大暴雨如今想来记忆犹新,道路受到淹泡、地道积水几乎没过车顶,城市交通受阻。吸取去年那场降雨的教训,保证汛期的通行安全,本市的市政公路管理部门在汛期前完成了中心城区最后一批地道引路的驼峰修建,并对30座地道增加了水位标尺,为过往车辆提示积水深度,一旦超过警戒水位,立即临时封堵。

  场景还原去年7月26日,天津普降大雨,市民张志伟骑车经过南口路地道时,地道里的水已经很深了,他只好搬着自行车小心翼翼地从桥栏杆边上走过,不远处的积水中,停着一辆面包车,张先生只能看到面包车的车顶。

  改造进程前段时间,张先生看到南口路地道口的引路在施工。原来是道桥部门正在填高引路,作为阻挡雨水的“驼峰”,而且入口的正前方安装上了“标尺”,这样一来,再下大雨,来往的行人和车主就能知道地道里的水有多深。

  这一年来,本市市政公路管理部门针对暴雨后部分地道出现积水的情况,做出不懈的努力。市政公路管理局组织道桥处为市内中心区6座地道引路位置修建“驼峰”,利用路面高差阻断部分雨水进入地道。截至目前,北仓地道、北站地道、榆关道地道、南口路地道、成林地道已经完工,西营门地道正在施工。

  市道桥处生产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说的“驼峰”其实就是将地道两侧的引路用沥青填高路面,一般填高10-20厘米,起到阻断雨水进入地道的作用,为了不影响行车安全,两侧的引路各顺延了50-100米,车辆正常行驶在上面不会有颠簸感。通过今年入汛后的几场降雨测试,“驼峰”对雨水的阻断效果很明显,地道里基本没有积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市道桥处今年为本市30座地道引路的挡墙显著位置施画水位标尺,地道一旦有积水,行人可以观测地道内积水深度。记者在唐口地道看到,车辆只要进入引路就可以在挡墙上看到标尺线。市政公路局管理处副处长朱长军介绍说,“我们在唐口地道、东风地道、金纬路地道、新开地道、卫国道地道、程林庄地道、大光明下穿地道等30座重点地道施画了水位标尺,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降雨过程中,一旦积水超过10厘米,现场的巡视人员将提醒过往的行人和车辆;超过30厘米的积水,将采取临时封堵地道的措施。”

  网格巡查雨中照常

  手机拍照积水情况

  市政公路管理局的巡查中心将市内六区划分为285个网格,分格管理,方便巡查,一旦发现损坏的设施及时上报。天津的“井盖地图”就是通过这张“网”的资料汇集而编制的。今年市政公路管理部门又将这张“网”的优势发挥到了雨中。朱长军介绍:“我们的巡查员每人配备专用手机,发现问题立即拍摄,上传到信息中心。我们就利用我们的信息平台,在降雨过程中,巡查员可以随时将水情对道路、地道的影响第一时间拍照回传,我们将实时情况反馈给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为指挥部决策提供最真实、最准确的依据。”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地道50多座,而纳入市政公路管理部门监测的重要节点却达到了62个。“我们对每一个点位都配备了两支队伍,一支负责巡视,一支负责抢险。每个点位都责任到人。”朱长军说,“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我们将日常巡视扩展到雨情的巡视,巡视人员要从降雨开始,将雨情变化对路面、地桥的影响,出现的情况以及如何处置一一进行记录拍照,及时反馈。如果因降水造成对道桥设施的损毁,我们的抢险人员将迅速进行抢修,确保设施安全,保证行人的正常通行。”记者王月摄影实习生潘立峰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