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45岁的张立宪颤抖地拿着儿子的学生证和身份证,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流出来。他的手机里还保存着7月16日儿子张如华发的短信:“爸,我安全到津,请放心,勿念!”没想到,这竟成了儿子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
因为想在暑假打工赚学费,还在上大一的张如华在同学介绍下来到津南区咸水沽一个工地。7月17日20时10分,同乡一名工友在河边洗脸时不慎滑入河内,当时张如华还在岸上,可等到另外一名工友喊人来救援时,张如华也不见了踪影。1小时后,警方将张如华和工友打捞上来,但两人最终双双溺亡。据了解,当时张如华的手臂朝上呈托举姿势,家人确信他是为了救人才下水的。
大学生为赚学费暑期来津打工
张如华生于1993年,老家在河南长垣县,今年只有20岁,去世前在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上大一。张如华是家里的独子,但并不娇惯,父亲在郑州打工收入不高,母亲身体不好需要常年吃药,他知道家里负担重,在学校里一直勤工俭学。
暑假前,张如华告诉父亲,同学介绍他到天津咸水沽的一个工地做排线工人,他觉得挺好,既能得到实践机会又能赚到学费。张立宪本来不同意,怕不安全,可拗不过儿子,最终还是答应了。7月16日14时40分,张如华到了天津,给父亲发去了报平安的短信,但却没想到,这竟是父子俩之间最后一次交流。
河边乘凉与工友一起落水殒命
7月17日上午,张如华在宿舍休息了一下,买了生活必需品,下午就上工了。晚饭后,他和两名同乡小李、小超一起到月牙河边乘凉。河边有个梯子能通到河里,小李顺着梯子下到河边洗脸,没想到脚下一滑落水了。小超见状赶紧跳下河救人,但水太急太深,他不但没救上人,自己还呛了两口水。小超奋力爬上岸,告诉张如华,他要去工地喊人来救援,然后就朝300米外的工地跑去,可等到其他工友赶到时,小李和张如华都不见了。
接报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大约1小时后,将小李和张如华打捞上来,送到医院进行了长达1小时的抢救,但还是未能挽回两个年轻的生命。
家人确信其见义勇为希望确认
7月18日,张立宪赶到天津,看着儿子冰冷的尸体,他几次哭得昏死过去。同乡告诉他,张如华被打捞上来时,手臂朝上,像是一个托举动作。大家分析他当时是奋力想将小李托举起来,但没成功,两人都掉进了水里。民警也介绍了相关情况,现在已经排除此事是刑事案件,但对张如华是否属于见义勇为,还需要进一步取证。
小李的父母事后选择了沉默,目击者小超也表示,当时的情况自己并不清楚。小超说,在他下河救小李时,不会游泳的张如华站在一旁不知所措。后来因为情况危急,他上岸后赶紧回工地去找援手,那时张如华还没有下水,可当他带着工友们返回时,小李和张如华都不见了,“我判断他是下去救人了,但我恰好离开没看到,我对民警也是这么说的。”
张立宪说,他的孩子没了,别人的孩子也没了,他并不想要求什么或是追究什么,只是想,如果孩子真是见义勇为,有关部门能给他个认可,这样孩子才能走得安心。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