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晚报》报道,申城持续高温,农工党市委连日调研发现,沪上部分医院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储存或缺冷藏设备,或少温湿度调节仪器,药品“防暑”情况堪忧。这两天,该党派紧急提交市政协的一份“社情民意”,呼吁沪上各医疗机构勿“重医轻药”,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药品储存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目前,该建议已得到市领导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药品储存直接影响药品质量,与确保医疗安全息息相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药品储存必须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大部分药品的基本保存方法是放置在常温库(不高于30℃)和阴凉库(不高于20℃)的环境下,少数药品需要冷藏(2℃-10℃)放置在冰箱中,药品的储藏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只有严格确保相应的储存条件,才能保证药品在规定有效期内不变质。
不过,农工党市委在调研中发现,当前部分医院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在药品储存方面存在缺陷。如药品保存场所的冷藏设备配置不够,温湿度调节仪器不足等。尤其是大量库存药品和急救车备用药储存没有严格按照药品储存管理制度执行,且拆零药品缺乏净化的分装场所,未配置专门的拆零工具,给药品质量留下诸多安全隐患。
导致药品储存管理不力的原因来自诸多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药房面积很小,硬件设施也不完善,已无法满足药品数量不断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药品超过规定储存温度后不易发生直观可见的变化,且超温度储存药品使药品疗效下降的概率较高,不易产生未载明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因此难以引起重视。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未按规定储存药品的处罚也较轻,违法成本较低,难以触及违法者的根本利益。
农工党市委建议,各基层医疗机构应及时排查和配足药品储存所需的各项软硬件设施,规范和完善药品保管、养护等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必要的控温、防潮、避光、通风、防污染等措施,确保药品质量安全。鉴于本市各级医疗机构正进行信息化建设,建议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将药品规格、保质期、储存条件、养护现状、出库情况等进行信息化记录并实时监控,实现药品来源可追溯、养护可查询、去向可摸清。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一旦发现因药品质量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药品,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确保基层医疗安全。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