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危重患者占用四成120服务 两类病人"挤占"120

2013年07月30日 10:05   来源:东方网   姜丽钧

  ■ 农工党市委吁建危急急救、康复转运、基础急救网络

  ■ 根据现场急救员报告分层救护

  近年来中国频频发生因急救中心无车可派导致病人延误诊治时间的案例。对此,农工党市委日前调研发现,目前院前急救服务对象中约15%是属于以护送转运为主的康复病人,另有约四分之一的病患并非危重救治对象,并不需要急救,但却“挤占”了急救用车资源。为此,农工党市委日前建议,要找准急救系统不堪重负的症结所在,建立分层救护模式,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两类病人“挤占”120

  相关数据显示,上海急救站点数量已达116个,共配有救护车616辆,达到平均每4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高于5万人一辆的国家标准。然而,近10年来,上海急救业务量每年增幅均超过10%, 2012年急救服务出车近59.5万车次,居全国之首,预计到2015年将突破80万车次。

  农工党市委调研发现,近几个月来,由于气温变化明显,上海中心城区院前急救业务量剧增,120运行面临巨大压力。然而,目前院前急救服务对象中约15%是属于以护送转运为主的康复病人,另有约四分之一的病患并非危重的救治对象,如发烧、扭伤等,并不需要进行急救。由于这两部分病人“挤占”了危重病人的急救用车,导致有限的急救资源并未得到有效的配置,使得真正需要用车的危重病人无法得到充分的服务保障。另一方面,急救医师严重不足也是制约急救服务能力提升的一大瓶颈。

  完成医疗急救网全覆盖

  据此,农工党市委提出应多措并举,建立分层救护体系。

  首先,根据人口密度完成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点的全覆盖,例如在人口高密度区实现每2至3平方公里或7万常住人口设置一个急救站,由急救工作人员在现场第一时间完成分层医疗判断,有需要紧急救助的危重病人直线报送急救中心,并进行初步急救、安抚病患的工作。同时,在急救中心设立危急急救、康复转运、基础急救三个网络,由120根据现场急救员的报告按照情况分层提供救护。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病情处于潜伏期或者初期表现不明显,为了避免此类急救来电被“忽视”而导致病情恶化,应选用有经验的调度人员执行分级调度任务。

(责任编辑:邓一)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