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今年盗用个人信息案激增 犯罪人员年龄低学历高

2013年07月30日 02:55   来源:东方网   

  据《劳动报》报道,上海市今年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数量激增。记者29日从市检察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同期此类案件仅1件8人,今年猛增至30件57人。

  近年来,互联网上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泛滥,由此滋生的推销骚扰电话、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绑架等下游犯罪屡禁不止,市检察院加大了打击力度,遏制此类犯罪以及与此交织的各类下游犯罪的发生。

  市检察院公诉一处处长顾晓敏告诉记者,这类犯罪涉案人员年龄普遍在30岁以下,学历最低的大专文化程度,最高的为博士研究生;单位犯罪占半数;作案动机主要是推销产品或买卖信息牟取利益;犯罪对象为电子数据,呈现网络化犯罪特点,即发布信息、交易付款、发送信息等通过网络完成,本市浦东、闵行、长宁、宝山、虹口、徐汇等地均有涉案,且串案窝案多。

  今年,浦东新区检察院先后对10件16人的个人信息泄露案件提起公诉,案件涉及到的各类网站会员信息被泄露量高达2000余万条。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曾担任一号店运营总监的徐某跳槽到某电子商务公司后,授意同时跳槽的彭某从一号店员工缪某手中,免费得到登录其核心数据库的技术员账号、密码、配置服务器IP地址及端口等重要信息。彭某利用一号店数据库当时允许外网登录的漏洞,先后3次登录一号店数据库,使用自己编写的木马程序,大肆窃取客户信息396万条。这些信息的内容包括客户姓名、电子邮箱、手机号码、地址等。徐某等窃取一号店会员信息,提供给销售人员向会员推销新东家产品,部分员工在营销中意识到它们的“经济价值”,私下又将信息发布到网上叫卖。经营一家工艺品公司的刘某以数千元价格购买这些信息后,一方面用于公司营销,另一方面又在网上转卖给各地十余个买家,获利4万余元。

  市检察院表示,为惩治和震慑侵害民生的刑事犯罪,本市检察机关结合地域特点,针对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反映最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资源、医疗卫生、非法获取公民信息、制假售假以及多发性侵财等六大类、四十余种侵害民生民利的刑事犯罪案件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上半年,共办理上述类型犯罪案件598件939人。

(责任编辑:邓一)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