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琼籍大学生6年前返乡发起一期暑期支教活动,至今在全省250多所农村学校支教,超过8000人次的大学生参与,受益学生超4万人——
■本报记者孙慧
创立6年时间,在250多所农村学校建立支教点,超过8000人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这样的奇迹是由一个名为“美在心灵”的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协会(简称美团)所创造。
在美团的成员文化衫上,印着一个图标:两个人踏着绿地,手牵手,心连心奔向未来。这样的一个图标代表着美团精神:携手、互助、行动、进步。
6年期间,美团为莘莘学子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家乡、关爱家乡的平台,一批批高校精英参与到美团大家庭中,每年寒暑假通过农村支教、高中交流、乡村调研等等行动共同推动家乡发展,成为了琼籍学子甚至国内外高校学子乐意参与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缘起:
地理老师发动的一次交流会
美团的成立,缘起于地理老师王辉敏发起的一场高中交流会。
2007年9月,时为琼海嘉积中学高中地理老师的王辉敏,被调到中原镇的市华侨中学任教,他很快发现,乡镇学校的教育资源很匮乏,尤其是学生的基础教育,与城市学生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
“何不动员学生们寒暑假来给这些孩子们义务支教?”王辉敏说,每年寒暑假,嘉积中学都有一大批已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返乡,何不动员这些大学生们利用自己的知识,给这些乡村学生补补课,交流一下外面世界的信息?
2008年1月寒假期间,王辉敏组织了2007年的省高考文理科第一名林婵娟、陈扬以及自己教过的一批重点大学学生来到琼海市华侨中学,举办了一场交流演讲会。
交流会上,这些高校学子以过来人的身份,讲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人生感悟、大学的精彩,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望着这些意气风发的师兄师姐们,台下的师弟师妹们倍受鼓舞,好似也看见离自己已不遥远的未来,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2008年5月,王辉敏开始联系邓名奋、梁挺福等多名好友及学生,开始准备在暑假组织第二次活动,并为此活动取了名字——“美在心灵”。
行动:
各方接力向乡间传递青春之火
2008年暑期,王辉敏组织了150多名琼海籍大学生陆续在琼海市12所农村中小学开展支教活动。这些包括来自清华、北大等国内重点大学的学生们,为着服务家乡的共同心愿,走到了一起。
很快,如同星火燎原,美团发展越来越壮大,短短6年间,参与美团支教公益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超8000人次,活动覆盖到全省18个市县,超过250多所农村学校建立支教点,受益学生超4万人。2013年7月20日,美团爱心支教项目在全省18个市县50所小学同步开展,参与活动的志愿者约600多人,开展了为期12天的支教活动。
在探索和实践中,美团发现,海南教育发展的一大软肋,是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小学基础教育薄弱。作为一个大学生公益团体,美团利用自己的人才资源,很快调整方向,将重点放在乡村学校支教项目上,通过支教、家访、乡村教育调研,以知识反哺家乡。
同时,紧密贴近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美团的服务项目也从高中交流拓展至爱心支教、募捐助学、国际旅游岛英语口语培训四大支柱项目,并在全省开花。
目标:酝酿新项目服务家乡
经过6年发展,美团已成为了一个分工明确,运转机制完善的公益组织,在全省18个市县设立了支教分队,在全国7所名校建立工作站,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骨干培训。有严格的会员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定期对外公开账目,接受社会监督。
虽然分散全国各地,但美团成员们每天都在关注海南发展,时刻在酝酿新项目助推家乡发展。2012年7月,美团成立项目研究中心,成立团队专门负责调研可行性项目,旨在利用大学生的知识和热情,全面推助海南的发展。
2012年寒假,美团高中交流项目又走进全省各地的中学校园,和高三学子交流互动,鼓励、指点他们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细心的美团成员周广亮发现,高考之后,如何选择合适大学和专业也是众多高三学子们的一大难题。
“很多学弟学妹,尤其是县级中学的高三学子,没有专门的志愿指导,仅靠一本高考指南书对未来做选择,实在是不科学。”
为深化高中交流项目服务内容,2013年3月美团成立了“2013年成长顾问项目组”,专门为当届考生报考志愿答疑解惑,增强考生对大学和专业的了解,避免发生胡乱填报志愿的情况。
同时,美团的服务范围不再仅限于学生。今年暑假,美团研究中心成立了扫盲项目,旨在帮助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进行扫盲,摆脱看不懂文字、拿不到驾照、交易被欺诈的困境。
(责任编辑: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