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区域发展迎来双极驱动:错位发展帮扶共赢

2013年07月30日 10:14   来源:南方日报   

  产业集聚、园区化发展使清远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又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型生态工业化道路。李细华 摄

深圳和湛江劳务合作的专场招聘会。鲁力 摄

梅州一家企业的蓝光光盘生产技术全国领先。柯宏 摄

  随着《决定》出台,粤东西北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明确,这标志着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粤东西北不仅要破除发展中的“等靠要”思想,也要明确主体责任和发展定位,而珠三角通过增强全局和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好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内加快发展,对外拓展腹地。如此一来,粤东西北和珠三角就能双剑合璧、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广东省内外开放新格局。

  ○发展责任

  粤东西北错位发展打造新增长极

  受区位、交通、发展机制、政策优惠等诸多因素的掣肘,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一直是广东经济的“短板”,在地区整体发展缓慢的同时,城市化质量与产业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良莠不齐。

  有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表示,改革开放30余年,珠三角一直处在广东的“台前”,既享受便捷的交通等基础设施,也享受优惠的政策,经济从而得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粤东西北地区“边缘化”的角色也让部分人对未来产生了悲观消极和“等靠要”等思想,从而进一步制约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资源丰富的粤东西北地区作为广东未来新发展的“主战场”,将成为广东未来20年至30年发展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只有借助当地的丰富资源,使粤东西北地区的发展与珠三角的发展齐头并进,才能真正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决定》提出,粤东西北地区要加强主体责任,“创新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改善投资环境、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决定》起草组专家表示,以前粤东西北地区地位十分尴尬,一方面位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方面却是发达地区的“灯下黑”,而《决定》此次明确主体责任,意味着粤东西北地区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粤东加快建设汕潮揭城市群、粤西加快建设湛茂阳临港经济带、粤北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型新经济区,各个地区也有了明确的“主攻方向”,12个城市都有明确定位,发展开始呈现齐头并进之势。

  《决定》还强调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各区域比较优势,坚持以市为主体,实行“一区一策”,努力打造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经济新增长极,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业内专家表示,错位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将出现差距越来越大的现象,相反,只有错位发展,最终才能实现殊途同归、协调发展。

  ○“双赢”帮扶

  新一轮对口帮扶优化珠三角发展

  “《决定》中要求粤东西北地区‘艰苦创业’,这一词汇让我感到惊讶。”有业内专家表示,广东改革开放数十载,珠三角进入相对发达之时,粤东西北地区仍需艰苦创业,这进一步证明以前“等靠要”思想的要不得。

  粤东西北地区要充分意识到改变落后面貌,不能总是强调困难,而是正视困难,面对落后的特殊市情,要做到人穷志不穷、知难不畏难、有苦不叫苦,从被动承接产业转移转变到主动出击找项目,从局限于地域利益转变到大力对外开放,从干与不干一个样转变到你追我赶争上游,“这才是加快发展的精髓所在”。

  在发展的资源要素方面,粤东西北各有天然的禀赋资源,海洋经济将湛茂阳三市联结在一起,潮汕文化成为紧密联结汕潮揭三市的纽带,丰富的生态资源是粤北地区的“绿色宝藏”,“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要因地制宜,从而做到路径各有专攻,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然而,在粤东西北发展增强主体责任的同时,并不意味着珠三角对粤东西北开始“甩手不管”,《决定》明确实行珠三角6市与粤东西北地区11市新一轮结对帮扶。

  其中,广州市对口帮扶梅州市、湛江市、清远市,深圳市对口帮扶汕尾市、潮州市(主要开展产业转移帮扶工作)、河源市(主要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帮扶工作),珠海市对口帮扶阳江市、茂名市,佛山市对口帮扶清远市、云浮市,东莞市对口帮扶韶关市、揭阳市,中山市对口帮扶河源市,汕头市自行组织帮扶。

  对于珠三角而言,新一轮的帮扶工作也是广东发展新格局的开端,改变过去“输血”的做法,转向开发型的“造血”,珠三角开始在对粤东西北的帮扶中增强主动意识。

  有业内专家表示,粤东西北地区本身就是珠三角通往周边省区的“桥头堡”,也是珠三角发展的腹地,珠三角对口帮扶既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也有利于粤东西北地区的快速崛起,“加快粤东西北的发展,也是珠三角优化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亮点解读

  亮点1

  欠发达地区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主体责任

  粤东西北地区要树立奋发图强和自力更生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全力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各市分别制定实施2020年前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人均GDP达到或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具体方案,创新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改善投资环境、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各区域比较优势,坚持以市为主体,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实行“一区一策”,努力打造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经济新增长极,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解读

  此次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决定》与以往单纯强调省级支持和珠三角帮扶的政策不同,首次明确提出粤东西北地区要履行发展的主体责任。这要求粤东西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要充分认识到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起决定作用的根本因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中央、省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关注和支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欠发达地区立足自身、振奋精神、抓住机遇、激发活力、科学发展。

  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差距除了表现为经济实力的差距,还有思想观念的差距。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决定》中特别强调粤东西北地区要充分意识到改变落后面貌,不能总是强调困难,而是正视困难,面对落后的特殊市情,要做到人穷志不穷、知难不畏难、有苦不叫苦,克服“等靠要”思想,从被动承接产业转移转变到主动出击找项目,从局限于地域利益转变到大力对外开放,从干与不干一个样转变到你追我赶争上游。

  《决定》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各区域比较优势,坚持以市为主体,根据各地和各市发展基础,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各区定位,完善“一区一策”,因地制宜推动各区域发展。通过完善“一区一策”和各市的定位,促使粤东和粤西两地充分做好海的文章,努力构建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粤北山区做好山的文章,走生态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绿色崛起。

  亮点2

  珠三角从“单向帮扶”到“互补双赢”

  对口帮扶

  珠三角主动拓宽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全局和责任意识,珠三角地区要通过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进一步打通珠三角与周边省区的联系,全面深化与周边省区的经济分工合作,大幅拓展珠三角发展的经济腹地,进一步提升对粤东西北和泛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腾出发展空间,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进一步强化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局意识,实行珠三角地区6市与粤东西北地区11市新一轮结对帮扶。珠三角有帮扶任务的6市每年安排财政专项对口帮扶资金,定期派出得力干部和专业人才对口帮扶,确保对口帮扶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落实到位。探索建立县(区)对县(市)的对口帮扶机制。

  遵循经济规律和运用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粤东西北和珠三角地区之间产业转移及对接协调机制。珠三角产业转出地要向园区派出工作组,主要负责园区招商引资和运营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共建产业园区的资金支持力度。转入地负责统筹提供园区用地和相关服务。各市要安排市级领导负责园区建设工作。探索建立产业合作园区利益共享机制。

  解读

  珠三角的发展与粤东西北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关系,强调珠三角对粤东西北的帮扶,是粤东西北自身的需要,也是珠三角拓宽发展空间,追求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起草组成员介绍,《决定》从全省建立对外开放大格局的高度,点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珠三角,而是要通过与粤东西北地区的合作,不断向外拓展空间,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要通过大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腾出发展空间,加快自身产业的转型升级。

  针对以往的结对帮扶关系存在交叉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协调难度大、帮扶资源不够集中等问题,《决定》本着大稳定、小调整、保持连续性的原则,明确了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新一轮结对帮扶关系。珠三角地区共有9个市,其中江门、惠州、肇庆3市目前经济实力还不强,不承担帮扶任务,其余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6市担负帮扶任务。

  此次《决定》借鉴了苏北产业合作园的经验,在完善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帮扶机制上,既体现制度安排,更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了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的任务和职能,以及建立产业合作园区利益共享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调整双方利益,激发合作积极性。

  亮点3

  粤东西北后发跨越走不一样的路

  绿色发展

  建设粤北山区和环珠三角外围生态屏障、东西两翼蓝色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以西江、北江、东江、韩江、鉴江流域生态廊道为骨干的绿色生态网络,构建以“两屏、一带、一网”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保护森林、水源生态系统,合理开发生态资源,发展森林碳汇,加快建设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和绿道网。

  坚持粤北山区开发与保护并重、东西两翼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强化环境分区控制,统筹安排区域资源,合理确立开发强度。严把环保准入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加强重点区域流域江河整治、大气污染治理和机动车污染防治,搞好跨省界水质断面的污染监控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开展受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

  解读

  粤东西北区域安全生态体系对保障全省环境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东江、西江、北江等大江大河省内流域的上游部分全部在粤东西北,沿海重要绿化带、海岸线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森林资源和饮用水源地主要集中在粤北。所以说,粤东西北是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省生态保护的屏障,粤东西北地区生态破坏了,将来造成的损失一定不止是本区域的损失,而是全省范围的损失。

  《决定》强调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要符合全省整体生态安全利益,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提出粤北山区开发与保护并重,东西两翼在发展中保护的新型发展模式,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同时肩负起保障全省生态安全的重任,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省陆地国土空间划分为五类主体功能区域,粤东西北这几类主体功能区并存。《决定》对不同区域分别给出了重点发展方向、目标和开发指引,对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地区强调优化发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人口集聚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强调重点发展,对农产品区域强调安全发展,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文化资源区强调限制乃至禁止开发。

  南北连线

  不同地区发展

  要有不同特色定位

  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朱翔

  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广东的情况较为复杂,它主要表现在珠三角地区十分发达,而粤东西北地区则显得较为落后,有些地方人均GDP甚至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可以说有一二十年。这表明广东发展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发展并不是均衡性的整体发展,而像学习中的“偏科生”一样不协调地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之一是珠三角的辐射带动能力没有全面惠及粤东西北地区,珠三角自己本身还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许多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只有这个转变完成后,辐射带动能力才会有所提升。

  此外,除了珠三角的辐射带动,粤东西北本身要将自己的经济做大做强。广东现在大力推进粤东西北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以通过改善交通状况,打造粤东西北的增长极。比如粤东一些地区要改变对外不够开放、产业缺乏增长力的困境,粤北如韶关等地要改变单纯依靠资源性产业的薄弱问题,而粤西如湛江等地则应该大力发展港口经济。

  不同的城市也应该有不同的发展路径,比如广东云浮毗邻广西,这就是一大优势,可以与梧州联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及商贸流通,从而成为两省交界的商贸中心,而不是一直将目光聚集在石材产业上,从而舍本逐末。

  事实上,与广东毗邻的湖南尽管也存在区域协调发展不均衡问题,但差距相对要小很多。如今,长株潭城市群成为经济的发展核心,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则将对接长沙产业带、做好“水”的文章,湘南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武陵山连片特困区加速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四大板块显得特色分明。

  对比来看,粤东西北地区以前在定位上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特色定位”的问题,粤东西北发展没有区分开来,比如广州有钢铁厂、韶关也上钢铁厂、湛江也上钢铁厂,粤东西北三大板块很多该做的事没做起来。如今明确粤东要建设汕潮揭同城化、粤西要打造湛茂阳临港经济圈、粤北要建设生态经济区,只有发展的定位区分好,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培育枢纽城市

  提升资源集聚能力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宋劲松

  对于广东而言,前30年概括起来就是珠三角地区先发展的问题,后面的阶段,是通过已发展起来的珠三角地区带动全省发展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不但要率先提高经济总量,更重要的是要为全国率先示范,探索先进地区的发展带动后进地区的新路子。

  广东资源的集聚和先发地区的发育程度是十分领先的,其中先发地区的发育远远超出内地一些省份,这说明广东到了成熟转型的历史阶段。转型就是资源的集聚与利用的问题,未来全省发展的路径是优化存量资源、吸引新增资源。

  “存量”就是珠三角地区,对于资源已经饱和、城市病时而出现的珠三角而言,必须把发达地区的一些资源分解出去,这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都是有利的。这不是简单转移,而是优化配置的问题。在优化配置的同时,不能够只在全省存量的基础上优化,同时也要注意吸引全国资源、全世界资源,在“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上一起做文章。

  在粤东西北对珠三角转型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必须抓好城市功能性平台和产业平台建设。以前广州一直说要把城市人口转移出去,但是一直没有转出去,其原因就是区域性、功能性中心太集中。而在国外,这些中心的功能定位是分散的,如瑞士的达沃斯只是一个小镇。在产业平台上,应该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专门化的产业平台,如武汉光谷,在整个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上面,广东应该举全省之力,打破行政的限制,联合多个市去培育城市功能性平台和产业平台。

  此外,还要加大粤东西北区域性资源的集聚能力,培育枢纽城市。像汕头、湛江、韶关等地,将来这些城市不仅仅服务于本市,在北部湾、粤赣闽、海西地区也要发挥中心作用。在有些方面广东是落后的,如湛江港口建设,是湛江发展的核心支柱,港口条件全国最好,但因为疏港铁路没有建立起来,港口资源没有很好利用。

  城镇化体系的建设也颇为关键,尤其是30、50万以上的中小城镇的培育非常重要。经验表明,有一定竞争力的城市必须有规模效益,这也是集聚效应的核心体现。解决办法可以是联合发展,通过行政规划的问题解决,比如说云浮的罗定、郁南,旁边就是广西,可以考虑把它们合起来,做到30万、50万的城市规模,去跟周边地区竞争。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