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龙舟职业化 能否发展壮大水乡文化?

2013年07月31日 08:42   来源:羊城晚报   

  成立职业队半年,东莞麻涌男子龙舟队就在国家乃至国际级竞技比赛中夺冠 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摄

  聚焦珠三角

  文化遗存蜕变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玲

  如果把龙舟当作一种运动和比赛,而不仅仅是传承民俗这么单纯,走职业化路子似乎是唯一出路。何况,比赛得第一,也能让这个地方的龙舟文化转换成注意力经济。

  1963年,陈残云的长篇小说《香飘四季》让麻涌镇这个东莞水乡名扬四海。而今,成立职业队半年,东莞麻涌男子龙舟队就在国家乃至国际级竞技比赛中夺冠,结束了东莞男子龙舟队十余年无缘高规格竞技比赛冠军的历史。但同样有着辉煌历史的东莞沙田女子龙舟队,却因为没有职业化,一次次落后于南海九江女队,无缘冠军。

  当前东莞麻涌镇开始着手积极推动“体育水乡一体化”。“东莞水乡有着不可复制、弥足珍贵的龙舟文化资源,但开发和包装不够,影响力总体偏小”,东莞麻涌镇党委委员杜学民称。他提交的水乡地区龙舟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市政府肯定,东莞市地方志办公室、体育局等部门已经展开专题调研,以确定东莞龙舟未来的发展方向。

  A、妈妈队不敌职业队

  和周围绝大多数同龄人一样,55岁的沙田镇农妇郭带好的“职业”就是带孙。但每个月总有两三天时间,郭带好会将孙子送到他外婆家,自己和另一群农村妇女一起离开沙田。因为郭带好的另一个身份就是龙舟运动员。

  事实上,郭带好等人并不是拿工资的职业龙舟运动员,而是业余选手。在东莞,因为年龄大、多为家庭主妇,她们组建的这支队伍被称为“妈妈队”。记者了解到,这支队伍并没有专门的经费,出去比赛前,操心的不是比赛的成绩,而是来往路费如何解决。也因为没有经费,并没有每天都训练。经常有地方邀请去参加带有表演性质的比赛,就不会提前训练,只有代表政府参加一些重要的竞技比赛,就会提前半个月到1个月时间训练一下,时间一般会选择在中午和傍晚。

  沙田女子龙舟队曾经辉煌无比,在多次比赛中获奖,最辉煌的是1999年5月,在英国诺丁汉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龙舟锦标赛,沙田女子龙舟队代表中国参赛。这群黑黝黝光着脚板的农村妇女一举拿下了250米、500米和1000米三个项目的全部金牌,让世界龙舟界为之震撼。然而,10年来总比南海九江队稍慢一点,这让郭带好等人觉得很遗憾。原因很简单,“我们是业余队,很多都是年纪大的普通妇女,要是有经费就能吸收专业人才充实队伍,天天训练保持体能,拿冠军并不难”。

  B、不职业化招致没落

  1996年,沙田镇打破女子不能登上龙舟的禁忌,成立了全国第一支女子龙舟队。2000年,沙田镇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龙舟协会授予全国第一个“龙舟之乡”的荣誉称号。然而,在全国性高规格的龙舟竞技赛场上,沙田女队还时有出现获得名次,男队却连身影都很少见到。在竞技的赛场上,沙田龙舟队已经逐渐没落。到底缺了什么?在去年就有长期关注沙田龙舟的专业人士给出了答案:缺钱。

  广东省民协副主席王少文是沙田人,也是沙田宣传办主任,在他的记忆中,以前沙田龙舟队出去比赛都是代表国家,经费也由国家解决,但2000年之后,再出去比赛费用就需要镇内自行解决了。“对于沙田这个不发达镇来说,承担这些费用并不容易”,至于设置专门的经费,去养一批人,就更不现实了。

  对于职业化,王少文很肯定。但王少文称,走职业化道路并不是政府单方面的事情,企业也要参与,两者融合要有一个合适的机会。职业化还没影,沙田做得更多的就是传承龙舟文化。为此,该镇特意打造了一个东莞龙舟文化传承基地和在青少年龙舟运动培训中心,希望在青少年中推广龙舟文化,并借机带动沙田旅游观光产业。

  C、一搞职业即挫劲旅

  龙舟界有“国际龙舟看中国,中国龙舟看广东”的说法。而广东最成功的龙舟俱乐部当属来自佛山的顺德龙舟俱乐部,有“准国家队”之称。然而在5月19日,中华龙舟赛福州闽江站,东莞首支职业龙舟队脱颖而出,打败了顺德队,获得了团体冠军。此后1个多月内,麻涌男队又多次夺冠。距离如今最近的一次是6月23日,在第38届“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上,首次亮相国际大赛的麻涌男队,一举拿下小龙国际公开锦标赛(250米)冠军等三项冠军。

  当日赛事领队、东莞市体育局副局长朱伟光称,经过本次赛事的历练,东莞麻涌龙舟可以说真正与国际龙舟接轨。一位长期关注东莞龙舟运动的业内人士道出了成功秘诀:不限地域“重赏”引才。伍新成是这支队伍的主教练,他此前就是顺德乐从队的副教练。“月薪5000元再加上比赛的奖金,这个价码对于国内退役的职业运动员来说很有吸引力。21岁的贵州人冉青青就这样被吸引而来,他去年从贵州皮划艇队退役,从参与应聘的近200名运动员中脱颖而出。目前,麻涌龙舟队共有23人,来自东莞的运动员约占总人数的1/4。”

  D、企业冠名俱乐部化

  去年12月,刚调到麻涌担任镇委书记的陈建枝提出建议,具体操办人则是杜学民。据杜学民称,成立龙舟专业队项目花费并不如外界想象中那么大,启动资金大概100万元,这其中包括购买相应设备进行基地硬件建设、教练和运动员的基本工资等等。“开高工资全国招人就是为了能快速出成果”,杜学民称,启动之后,每月花费就少了,大概在10万元,比赛机会一多基本上可以达到“以赛养队”的目的。

  事实上,这支龙舟专业队已经成为东莞麻涌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目前,国家对龙舟运动越来越重视,比赛活动也日益正规化和常态化,麻涌会把这支职业队当成一个抓手,将水乡推广出去。6月19日,东莞本土民企广东光大集团与东莞麻涌龙舟队“联姻”,将在3年内投入1500万元冠名赞助龙舟队。这次“联姻”标志着东莞麻涌龙舟队正式走向俱乐部时代。

  观点

  让龙舟成为水乡品牌

  可以说,麻涌为水乡龙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范本。将来如何发展,麻涌也有了规划。“我们成立了青年队,全部由麻涌人组成”,杜学民称,今年暑假还会开龙舟培训班,在青少年中选拔人才。“按照现有情况估算,职业的龙舟队员一年下来收入不会低于10万,好的能超过20万,这对本地青年来说很有吸引力。”但麻涌并不仅仅满足于这一点,而是致力于推动水乡体育一体化。

  前不久,麻涌镇向东莞市政府上交了一份水乡地区龙舟文化发展调研报告,建议东莞可以充分发挥水乡龙舟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着力推动龙舟文化的品牌化发展,使其成为东莞的城市名片。事实上,东莞龙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体化的论题此前就有人提出。东莞统筹水乡地区旅游规划专家组组长、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设计中心副主任吴志才对媒体称:“水乡各镇街应该形成水乡文化联盟,但在共同推进龙舟文化的时候,应注重差异化,如中堂可以着重推龙舟制作技艺;望牛墩可以主推龙舟文化体验区;沙田可以主推龙舟运动培训等”。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