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藏文化全方位融入互联网世界
66岁的于洪志仍然记得1986年发生在拉卜楞寺大经堂的大火,不少珍贵经文被烧毁,从此不复存世。
而现在,这位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领导研发的藏文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可以让藏族语言、经典文化以信息化方式得以更好保存、传承和发展。
数据显示,全国藏文使用人数约541万人,蒙古文使用人数约591万人。于洪志说,这些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一度没有相应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1983年,DOS计算机操作系统开始在中国广泛应用,但当时仅有中文文字信息技术处理。
“操作系统是最底层的基础。没有操作系统,藏文不可能实现信息化,而在实际的技术层面,藏文编码技术实现比汉字要困难得多,”于洪志说。
对于洪志和她的课题组来说,面临的困难不仅仅在于藏文操作系统开发,涉及到藏文编码标准及其技术。
90年代初,包括英、美的30多个国家相继提出了多个藏文编码方案,而中国编码小组于1993年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由中国人自主起草的藏文国际编码方案,四年后正式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表决通过,藏文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编码标准的民族文字。
于洪志和她领导的15人课题组,在过去三十年的时间里,从藏文系统软件内核做起,自主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藏文操作系统、第一个藏文字处理系统和世界首个藏文网站,并在其后不断推出工具软件、通用软件、智能软件,使藏族用户自己能开发应用软件。
据于洪志介绍,现阶段正在进行以远程教育、语音识别为特征的藏文信息技术系统的进一步开发,旨在使藏文全方位融入互联网世界,真正实现“云计算”,让藏文网民更便捷地获取信息。
目前课题组自主研发的藏文软件广泛应用在国内藏语视频、广播、网络及办公自动化领域,并在西藏、青海、四川等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建立藏语、汉语远程教育应用示范基地,利用远程教育优势资源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
据介绍,2012年9月正式运行的“藏语远程教育网”获得点击率超过30万,超过80%的用户来自北京及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族地区。同时正在研制的藏文语音识别系统,已经能够初步实现用手写、扫描、数码识别藏文,对于抢救藏文古籍,意义重大。
班禅十世大师曾接见于洪志,并对她说,“藏族人民使用上计算机,就是一个先进的民族。请你在计算机上帮我们解决古藏文的问题。”
于洪志说,现代社会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汉族人用成什么样,藏族人就要用成什么样,这件事情一定要做到底。”
(责编:徐慧中)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