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农贷抵押担保难、贷款风险难以防控等问题使得农业企业和农户融资十分困难。今年年初,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和大通国开村镇银行选定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村镇银行对大通农业的信贷支持作为试点,通过金融创新,创造出“大通国开农贷”模式,成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尝试。
大通是我省产业布局中重点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区域,也是全省肉、菜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已有特色种植基地42个,规模化养殖基地9个,农业示范园区15个,温棚2.5万栋。为落实金融支持“三农”有关政策,国家开发银行在大通积极推广原有“见保即贷”合作模式,并与当地政府合作,创造了“大通国开农贷”模式。
据大通国开村镇银行行长杜海柱介绍,“大通国开农贷”模式由政府主导、央行扶持、开行推进、村镇银行实施。这一机制的关键是“四台一社”,即资金保障平台、组织管理平台、公示平台、担保平台和专业合作社。这其中,引入人民银行、开发银行的资金作为资金保障平台,村镇银行作为贷款实施机构;村委会、乡镇及当地政府为组织管理平台,开展信用互助、借款人审核筛选及推荐;村信用小组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借款人信息,通过村民互相监督,形成公示平台,推动诚信体系建设;担保公司和农业保险作为合作机构,搭建担保平台。目前,人民银行已为村镇银行授信2亿元大额支农再贷款,发放1.5亿元;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投放1.6亿元转贷款。
在大通县逊让乡古谷家村,国育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经纪人祁国玉看着地里马上就能出售的树苗高兴地说,过去大家想做点副业,可手里没钱,村民们不敢,也不会向银行贷款。后来,开发银行建议我们成立合作社,把大家联合起来贷款,风险共担,还把贷款直接送到村民家里。现在,合作社的种植大户一年能挣十多万元,一般社员也有两三万元的收入,辐射带动了三百多家农户致富。
祁国玉所说的“社员风险共担”其实是“大通国开农贷”模式的核心——三级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的第一层保障。在这一模式中,农村专业合作社每个社员按融资规模承担一定比例的风险保证金,为控制风险设定了第一道防线。保险公司以小额信贷保险保单作为还款的第二来源,拓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担保渠道,并为合作社获得信贷支持提供便利;合作社社员出现贷款到期不能偿还的情况时,由合作社风险金先代偿,不足部分由风险金代偿,再不足的部分由担保公司代偿及小额信贷保险保单补偿。
对此,国家开发银行青海分行行长马欣解释,“大通国开农贷”模式是国开行为服务青海农村经济发展创新的金融产品,通过村民成立合作社,抱团树立信用,增信寻求担保,使很多不具备贷款条件的人拿到了贷款。经过今年上半年的有效尝试,大通国开村镇银行已直接支持合作社5家,社员农户400余户。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新形势下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抓手。据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副行长贡伟宏介绍,截至6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143.1亿元,同比增长31.6%,较全省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129.4亿元贷款,全面实现了涉农贷款“余额增速不低于平均水平、新增贷款不低于上年同期”的工作目标。大通作为我省农业大县,6月末各项贷款余额83.73亿元,涉农贷款达到76.05亿元,占到贷款总额的91.2%。
目前,为了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大通县委、县政府正在计划组建担保公司,将国家给予的扶持资金统一使用,壮大担保平台,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