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开发区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2013年08月12日 15:59   来源:政府网站   唐根深 贺淑贞 吕燕

  近年来,湖南开发区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实力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优化环境、调整结构、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湖南开发区以占全省0.4%的土地,吸纳了全省48.2%的外资和43.3%内资;创造了全省44.1% 规模工业增加值和71.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提供了37.3%的城镇从业人员(扣除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就业岗位。开发区已成为湖南经济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一、开发区发展现状

  (一)规模扩大

  1、园区总数达107个。湖南最早的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二十多年来,湖南开发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至2012年底,全省纳入统计体系的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107个。按类型分:综合园区67个、高新技术园区12个、工业园区28个;按级别分:国家级园区13个;省级园区67个,省级工业集中区27个;按地区分:分布在全省14个市州102个县市区,对县市区的覆盖率为83.6%,长株潭和湘南地区拥有开发区53个,占全省的52.0%。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浏阳经开区、宁乡经开区、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衡阳高新区、岳阳经开区、常德经开区、益阳高新区、郴州出口加工区、娄底经开区已经跻身“国家队”。

  2、园区企业达18326个。到2012年末,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批准规划面积507.87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898.89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623.97平方公里。园区内共有各类企业18326个,比2007年增长1.3倍。其中,工业企业10969个,增长1.1倍;出口型企业877个,增长1.2倍。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11家,占全省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30.2%。

  3、园区从业人员211.61万人。2012年末,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从业人员211.61万人,比2007年末增长1.2倍,占扣除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外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37.3%。其中:工业企业期末从业人数172.39万人,增长1.6倍。

 

1  湖南省级及以上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企业个数及就业情况

指 标

单 位

2007

2012

2007年增长%

1、企业个数

8120

18326

125.7

 其中:工业企业个数

5288

10969

107.4

    出口型企业个数

401

877

118.7

2、期末从业人数

983652

2116122

115.1

 其中:工业企业期末从业人数

670226

1723940

157.2

 

  (二)实力增强

 

  1、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逐年上升。2007-2012年,全省省级及以上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累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2689.62亿元,年均增长23.6%。其中:2012年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779.56亿元,比2007年增长3.6倍;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44.1%,比重比2007年高15个百分点。

 

2   2007-2012年全省省级及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

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

年 份

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

2007

829.12

29.1

2008

1204.08

32.1

2009

1557.78

36.6

2010

2207.82

37.3

2011

3111.26

39.3

2012

3779.56

44.1

 

  2、主要效益指标较快增长。2012年,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8300.90亿元,比2007年增长4.7倍;利润总额960.23亿元,比2007年增长4倍;上缴税金总额604.65亿元,比2007年增长3.7倍。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4734.56亿元,比2007年增长4.9倍。

 

3  湖南省级及以上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主要效益指标

指  标

单位

2007

2012

2007年增长%

1、技工贸总收入

亿元

3231.87

18300.9

466.3

  其中: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

亿元

2481.24

14734.56

493.8

2、利润总额

亿元

193.34

960.23

396.7

3、上交税金总额

亿元

128.77

604.65

369.6

  3、“100亿”园区达46个。2012年,全省拥有技工贸收入“100亿”及以上园区46个,比2007年增加40个;“200亿”及以上园区24个, 增加21个;“500亿”及以上园区10个,增加9个;“1000亿”及以上园区3个,它们是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和株洲高新区。

  湖南从2010年开始实现了“1000亿”园区零的突破。长沙高新区首先进入“1000亿”园区行列,2010年实现技工贸收入1088.01亿元, 2012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48.56亿元。长沙经开区第二个实现“1000亿”园区梦想,2010年技工贸收入1058.15亿元,2012年技工贸收入1555.61亿元,整体实力增强。株洲高新区2011年实现技工贸收入1050.29亿元,第三个进入“1000亿”园区行列。紧随其后的湘潭经开区、衡阳高新区、宁乡经开区、益阳高新区、岳阳经开区、娄底经开区、湘潭高新区等实力逐步增强,2012年技工贸收入均超过500亿元。

  4、13个国家级园区经济总量占全省园区五成。2012年,全省13家国家级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672.20亿元,占园区总量的52.9%,比上年增长28.1%,高于全省增幅1.1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长14.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7052.23亿元,增长19.7%,占园区总量的50.7%。实际到位外资18.36亿美元,增长37.3%,占园区总量的52.3%。上交税金358.99亿元,增长20.0%,占园区总量的59.4%。R&D经费支出204.08亿元,增长27.4%,占园区总量的6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582.87亿元,增长21.4%,占园区总量的68.2%。

  (三)产业集聚

  目前,湖南省开发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条逐步延伸,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明显,形成了以特色产业聚集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1、产业特色日益凸现。湖南107家开发区逐步形成了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加工、化学原料及制品、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集群。2012年,以工程机械、汽车为代表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以铅锌冶炼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显示器和电子元件为代表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饲料、粮油加工为代表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以工业化工原料、建筑涂料为主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特种变压器、电线电缆电机为代表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七大行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79.44亿元,占全省开发区规模工业的57.9%。其中,主导产业中居首位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园区规模工业比重为17.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为6.9%。

  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的工程机械已成为湖南重要优势产业,是中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亮点,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所在地;株洲高新区已成为国家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郴州高新区正在打造为湖南稀贵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娄底经开区正在打造精品薄钢板深加工产业集群;宁乡经开区已成为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园区;衡阳高新区已成为国家输变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邵东经开区已成为中国箱包皮具生产基地;浏阳经开区已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岳阳云溪工业园已成为国家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双峰经开区已成为湖南农机产业基地;长沙金霞经开区已成为中国物流实验基地;醴陵经开区正在向中国陶瓷制造业基地目标迈进。

  2、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近年来,许多园区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招商引资,强强联合,高端嫁接,自主创新,不断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强了自身发展张力。如:长沙高新区瞄准世界500强,紧盯国内100强,重点引进高端制造以及软件与服务外包、总部经济和金融类的优质项目。2012年在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六大优势产业中,全年收入过亿元企业达90多家,过10亿元企业20家。中联重科、日立电器、东洋电机、奥盛特、有色重机等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实力日益增强。以三辰卡通为代表的数字媒体软件产业基地茁壮成长,使长沙成为全球第十、中国最大动漫原创卡通生产基地。由博云新材料、杉杉户田新材料等企业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实现产业的进一步提质与发展加速。长沙经开区致力打造“中国汽车产业集群新板块”,已拥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100余家,上海大众、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北汽福田、陕汽集团、众泰汽车等一大批国内汽车行业骨干企业纷纷进驻,产品涵盖轿车、越野车、轻中重载货汽车、专用车、客车等完整车系,并具备汽车发动机、车桥、汽车电器、汽车车身、汽车模具、轮胎等零部件产品设计与制造能力,汽车产业链条拉长。

  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七成。2012年底,全省共有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内共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880个,比2007年增长35.0%。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期末从业人员68.85万人,增长15.9倍,占全省园区从业人员总数的32.5%。园区拥有专利数15234件,增长3.9倍。2012年,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183.30亿元,比2007年增长3.8倍,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71.1%。

 

4   湖南省级及以上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高新技术产业情况

指 标

单位

2007

2012

2007年增长%

1、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个数

1393

1880

35.0

2、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期末从业人数

40824

688499

1586.5

3、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亿元

1697.11

8183.30

382.2

4、期末拥有专利数

3094

15234

392.4

  (四)园区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1、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近年来,湖南加大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07-2012年,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65.01亿元,年均增长41.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577.37亿元,年均增长54.1%。大多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道路、供水、供电、排水、通讯、排污、网络、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建设加快,商业服务、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公用工程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同时,部分园区还加强了标准厂房建设。2012年,园区新建标准厂房投资317.60亿元,比上年增长48.2%;新建标准厂房1392.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4.2%。到2012年末,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拥有标准厂房6292.24万平方米。其中,已出租面积为2042.91万平方米。

 

5  2007-2012年省级及以上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07

2012

2007年增长%

2007—2012

年均增长%

本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611.52

3513.90

474.62

9965.01

41.9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额

亿元

116.55

1012.90

769.07

2577.37

54.1

  2、招商引资窗口作用突出。近年来,园区已成为国际跨国公司和省外企业登陆湖南的首选之地,是湖南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2007-2012年,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共计新批准外资项目1108个,年均增长6.6%;实际到位外资106.50亿美元,年均增长28.8%,占同期全省引进外资总额的34.9%。其中,2012年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引进外资35.12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引进外资的48.2%。

  2007-2012年,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共计实施内资项目6628个,年均增长13.6%;实际到位内资3626.76亿元,年均增长28.5 %,占同期全省引进内资总额的36.2%。其中,2012年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引进内资1068亿元,占同期全省引进内资的43.3%。截止2013年6月底,湖南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达128家。其中,国(境)外500强87家,国内世界500强41家,这些企业基本落户在园区。

 

6    2007-2012年省级及以上园区和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情况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07

2012

2007年增长%

2007-2012

年均增长%

1、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个数

194

267

37.6

1108

6.6

2、实际到位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亿美元

9.90

35.12

254.7

106.50

28.8

3、实施省外境内合作项目个数

836

1581

89.1

6628

13.6

4、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

亿元

305.30

1068

249.7

3626.76

28.5

  3、体制机制创新载体作用明显。开发区推进了湖南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管委会”的管理模式,成功实践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理念,率先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政企关系,构建了集中精简、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开发区在依法行政、土地开发与管理、外向型经济管理、投融资体制、人才管理机制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同时,开发区吸纳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长沙、株洲、益阳、常德等市州的一些园区还成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办法”,致力于通过政策、环境、产业等优势吸引广大海归来园区创业发展。开发区已成为对外开放的大学校和人才培训基地,各类培训中心、技术交流中心、中小企业孵化器不断涌现,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增强了园区发展后劲。

  二、开发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湖南开发区建设虽然规模扩大、实力增强,但仍然存在产业雷同、特色不明显、承载能力不强、园区经济增速回落、园区企业面临诸多困难等问题。

  (一)产业雷同,部分园区特色不明显。目前,湖南的107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在产业分类上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综合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等,虽然均具有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的共同特征,但产业特色并不明显。同时,在园区成立之初,虽然国家和省政府有关部门针对不同园区制定了园区主导产业目录,但由于对禁止进入的产业类别没有约束性规范,使得一些园区在产业集聚方面没有明显差别;有的园区对入园投资项目来者不拒,不关心园区产业定位和引进项目质量,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不够充分,对项目的投资前景、环境影响、融资渠道、投资强度等缺乏应有研究,造成一些项目结构不合理,小项目多,大项目少,一般性项目多,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少,未配套项目多,完善配套项目少。有的园区在招商引资时,只强调引进企业数量,“捡进篮里就是菜”,造成产业雷同,园区产业特色不明显。如:全省80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中,一半以上的开发区主导产业为“机械制造”,并且分散在除怀化和湘西州外的12个市州。有的园区主导产业门类齐全,包括建材加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医药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制鞋、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首位度不高,产业关联度低,上下游相关产业链条不长,无法形成配套产业集群。这一局面加剧了园区间的资源争夺,无法体现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无法形成产业配套和优势互补,严重削弱了园区竞争力。

  (二)承载能力不强,园区企业面临诸多困难

  1、部分园区实际使用外资或内资为零。2012年,湖南实际使用外资72.80亿美元。其中,国家级园区实际使用外资18.36亿美元,占全省使用外资的25.2%;省级园区实际使用外资14.00亿美元,占19.2%;省级工业集中区实际使用外资2.76亿美元,占3.8%。全省107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中,有28个省级园区和14个省级工业集中区实际利用外资为零,占园区总数的39.3%。

  2012年,湖南实际到位内资2465.60亿元。其中,国家级园区实际使用内资385.49亿元,占全省使用内资的15.6%;省级园区实际使用内资516.43亿元,占21.0%;省级工业集中区实际使用内资165.70亿元,占6.7%。全省107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中,有5个省级园区和9个省级工业集中区实际利用内资为零,占园区总数的13.1%。

  2、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2013年上半年,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234.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6%,增幅与去年同期持平;实现利润412.44亿元,增长2.1%,增幅回落4.9个百分点;上交税金299.04亿元,增长14.4%,增幅回落2.5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153.58亿元,增长16.6%,增幅回落10.6个百分点;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170.20亿元,增长16.3%,增幅回落7.6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508.07亿元,增长15.6%,增幅回落7.5个百分点。

  3、园区企业面临种种困难。第一,生产要素供应成本偏高。不少企业反映湖南的电价、水价、气价、物流费用、五险一金等要素成本居高不下。有的园区反映,今年以来企业用工成本普遍上升10-20%。第二,园区企业用工缺口大。如:衡阳西渡高新区的得阳鞋业公司,实际需要员工约8000人,目前实际从业人数仅为4000多人,员工无法得到及时补充,严重影响生产进程。一些企业需要大量车工、铣工、磨工、钳工、焊工、铸造工、锻造工、机械操作工等技术工人。如:长沙经开区技术工人缺口达10000人,出现了“硕士易找、技工难求”现象。第三,企业融资难。一是银行信贷产品单一,小微企业因缺乏抵押物存在融资难;二是企业借贷成本大幅增加;三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消费不足等因素,使得企业财务风险加剧。

  三、加快开发区发展对策建议

  (一)突出园区产业特色。一是优化园区发展规划。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特色、重点突破。建议按照 “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全省一盘棋”,从宏观和微观上统筹园区产业空间布局,各区块要突出主导产业,促进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达到定位准确,功能分明、管理协调、共同发展的目的。二是强化园区产业分工体系。按照“一核四区”的园区产业分工体系。核心区,即长株潭地区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钢铁工业、装备制造、新材料、商贸物流;环洞庭湖地区园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电力能源、纺织、造纸、农产品深加工;湘中地区园区:重点发展精品钢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湘南地区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钢管材料深加工、新型建材、电子信息;大湘西地区园区:重点发展旅游服务、旅游商品生产、绿色食品、中医药生产。三是培育特色园区。一方面,可通过评选和认定省级特色园区的工作,从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园区发展具有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的特色产业,提高园区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序推进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循环经济园区试点,重点扶持部分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推进低碳园区建设。

  (二)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一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开发区的内外部环境,按照“竞争力强、集约度高、配套性好”的标准,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园区内道路、供水、供电、管网建设,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环境,形成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产业聚集区,提升园区承接大项目和大企业的能力。二是增强园区造血功能。各园区应根据自身产业功能定位,处理好眼前与长远、速度与效益、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既积极承接龙头企业和配套行业落户湖南,又严把企业准入关和招商引资关。以延长产业链、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链、提升价值链为园区发展方向,减少低层次产能、落后技术产业、市场需求量不足产品、高消耗高污染企业或项目入驻园区,力促园区产业层次提升。重视龙头引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做大做强产业集群。鼓励园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科技研发,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使园区成为产业结构合理,资源环境友好的经济增长区。

  (三)提高园区发展水平。一是完善园区服务体系建设。第一,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大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一方面,积极引进与园区特色产业关联度高的研发机构和技术市场服务部门,引导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新产品。另一方面,加强现有职工技术专业培训,引荐、招录、选拔、培养一批专业对口、技术熟练的技术操作工人。第二,建立产品信息平台,完善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园区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加强与社会中介、国内外市场信息平台、投融资服务体系的联系交流,及时准确地为园区企业提供价格、生产、库存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第三,构建外商投资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强化外经贸部门园区服务工作机制,在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进口关税保证金、加快出口退税速度、推进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提高信用担保补贴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切实降低企业成本。二是建立园区企业退出机制。完善园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园区实行动态管理。一方面,对已进入园区的企业建立淘汰退出机制,盘活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浪费,为有发展潜能的企业提供进入园区的机会,实现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加强对园区的开发进度、招商引资、发展水平、服务管理、节约用地、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调度监督,对发展速度慢、产能落后、管理不规范的园区,建议省政府按照有关程序降低或撤消其省级园区资格。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