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史杭每天补水近4000万方 合肥将获第二轮补水

2013年08月12日 00:00   来源:新安晚报   

  淠史杭每天补水近4000万方

  灌区超6成稻田已喝上“救命水”;合肥将获第二轮城市补水

皋堰泄水闸正向下游输水

  面对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和急剧发展的旱情,抗旱保收、保障饮用水安全成为头等大事。那么,被誉为“生命之源”,对合肥、六安及沿渠400多万城镇人口具有保障任务的我国最大灌区——淠史杭灌区目前运行如何?水源是否充足?记者昨天进行了现场探访。

  六大水库向灌区送水

  8月11日上午,记者在淠史杭横排头渠首工程监控室看到,横排头进水闸引水流量达到240立方米/秒,滔滔渠水翻滚向前,正快速流向下游。

  据了解,今年淠史杭灌区栽插水稻916万亩,约850万亩中稻进入需水抽稻扬花期,加之持续高温晴热,每天田间腾发水量(即作物田间需水量)约11毫米,大面积集中需水,导致用水紧张,下游出现较大干旱。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黄堰村的石老汉说,像这样的持续干旱,沟塘堰坝的蓄水早抽干了,必须依靠上游淠史杭大流量放水补充,才能让田里的水稻喝个痛快。

  “在旱情持续的情况下,我们强化抗旱供水调度,灌区三大渠首每天正以450立方米/秒的流量从上游佛子岭、响洪甸等六大水库引水抗旱,并已启用梅山水库的泄洪设施向下游送水。”淠史杭管理总局灌调处负责人说,目前淠史杭三大渠首每天累计向下游输水39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灌区65%的水稻田已浇灌一遍“救命水”。

  据统计,自4月份开灌以来,淠史杭灌区已累计向下游灌区供水19.26亿立方米。同时,灌区下游的抽水泵站已开机从淮河、瓦埠湖、城东湖及巢湖提水浇灌,已累计提水2.6亿立方米,尽最大限度抗旱保苗。

  合肥将获第二轮补水

  大流量农业抗旱输水是否影响城市供水?对此,淠史杭总局有关负责人说:“供水调度上,我们坚持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在抗旱供水调度中也充分考虑了后期干旱时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

  有关数据显示,六安城市供水直接从淠河总干渠引水,目前日均引水量约13万立方米;而合肥城市供水早在干旱前,就已经向董铺水库补给1亿多立方米的居民生活用水,保证合肥城市用水无忧,并计划于8月底适时向合肥进行第二轮城市用水补给。

  “得益于前期雨水天气及时蓄水,使得各水库蓄水较为充足,才保障了如今大量的抗旱用水需求。”淠史杭总局有关人士说。

  截至8月11日上午8时,淠史杭灌区六大水库蓄水量仍有25.55亿立方米,其中向合肥、六安城市输水的淠河灌区上游佛子岭、响洪甸、磨子潭和白莲崖四大水库,蓄水量达14.35亿立方米,成为灌区抗旱保收、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的坚强后盾和最大保障。(张勇 记者 窦祖军 摄影报道)

  延伸阅读

  淠史杭灌区位于我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水力发电、城市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实灌面积1000万亩,区域人口1330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

  淠史杭灌区以灌排体系著称于世。灌区以五大水库、三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以及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多万座塘堰组成的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纵横交错在岗峦起伏的江淮大地上,实现了雨洪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淠史杭灌区控制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面积1.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灌区优质的水源是1330万人的生命之源,是维持灌区良好生态的源头活水。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