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记者称采访被官员“爆粗口” 官方协调暂无结果

2013年08月14日 19: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如果是我们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话不文明,那就要道歉。”8月14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区委宣传部刘副部长对记者说。

  此前内蒙古当地媒体曾就“呼和浩特市呼哈路挖开一周无人施工、记者采访时遭新城区房屋征收指挥部工作人员‘爆粗口’”一事进行报道。报道称:该报记者采访时得知呼和浩特市呼哈路原本计划道路改造,但因道路附近房屋需要拆迁,故该路段挖开后无人施工。记者前往新城区房屋征收指挥部采访时,遭到拒绝,且其中一名工作人员“爆粗口”辱骂记者。

  此后,当事记者福荣以采访中的一段录音为证,要求对方向自己道歉。

  随后,新城区房屋征收指挥部在内部调查后,否认“爆粗口”一事。

  “我是正常采访,他(新城区房屋征收指挥部工作人员)不接受我的采访可以好好讲,怎么可以说脏话骂人。他做的不对就要道歉。”福荣说。

  14日,记者就此事联系新城区房屋征收指挥部的负责人巴雅尔,巴雅尔拒绝接受本社记者采访,声称此前已经向内蒙古晨报的记者做出回应,没有“爆粗口”一事。“如果你要采访就直接联系新城区宣传部。”巴雅尔对记者说。

  14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区委宣传部刘副部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已在中间协调但无结果。“当事记者说她有录音,并可以认出是谁对她说粗话。那我们可以让双方当面来谈,如果是我们工作人员对采访的记者说话不文明,那就要道歉。如果是误解,那我们就要让双方消除误会。”刘副部长对记者说。(完)

(责任编辑:袁霓)

鍒嗕韩鍒帮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