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网让“马路拉链”成为历史、能源中心使区域碳排放减少一半、3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打造国内绿色建筑标杆……
近日,吴中太湖新城各项规划完成全覆盖,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一座以“智慧”与“绿色”为名片的新城将在“苏州湾”崛起。
管网维修从“伤筋动骨”到“微创手术”
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热力、燃气……在吴中太湖新城,每一根地下管线在敷设时都有一套独一无二的身份信息。在这套身份信息里,管线的埋深、管径、管材、用途、输送介质种类、压力、流向、敷设日期甚至施工单位一目了然。在运行时,依靠精密的前端传感网络,管线的温湿度、压力、流量、形变、位移等信息被动态采集,通过无线收发装置实时传送到信息采集服务器上。
这是深埋于吴中太湖新城地下的智慧——智慧管网系统。地下的智慧能有多大作用?吴中太湖新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叶明这样解释:“以前管网出现问题,很难精确定位故障点,维修队往往要大面积开挖,相当于做个大手术。但依靠智慧管网系统,管网一有异动就会报警,维修人员带上智能手机到现场一照,就知道是哪根管网的哪个点出现了问题,在这个点上做个微创手术就可以了。”
目前,在吴中太湖新城永旺绿岛内,总长约6600米的智慧化管网系统已开始实施。根据规划,未来吴中太湖新城智慧管网监控率将达100%,在智慧系统的支撑下,地下管线的数据准确性将达96%,开挖事故率比平均水平降低45%至50%,管线维护维修开挖地面面积降低60%至65%。
事实上,智慧管网只是智慧城市的众多“毛细血管”之一。根据8月初通过专家终期评审的《智慧太湖新城总体规划》,吴中太湖新城的建设将包含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管网、智慧教育、智慧社区、城市运行中心、公共信息平台、公共信息化基础等众多方面。
“智慧城市成为吴中太湖新城参与未来城市竞争最具价值的金字招牌之一。”刘叶明如是说。
供能从“各自为战”到“统一调配”
从规划、建设至未来的运营,在吴中太湖新城,“绿色”被定义为主色调。
绿色能源中心便是一大亮点。按照规划,在龙翔路东侧、友翔路南侧分期建起的270万平方米的商业商务建筑,将成为这一区域未来的能耗大户。“商户、高层写字楼等密集,能源需求量大、碳排放量也大,容易在局部地区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吴中太湖新城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艳说。为此,当地将在该商贸区西北部建设一座统一的区域能源中心。该能源中心服务面积为300万平方米,将统一供冷、供热,并提供部分电力需求,使该区域碳排放减少50%左右。为使能源使用率达到最大化,当地还与专业院校合作,开展智慧能源用能分析,改变原有的重能源生产、轻能源管理的弊病,为科学用能提供依据。
中央商贸区地下空间则将是吴中太湖新城着力打造的另一大“绿色标杆”。这一地下空间位于吴中太湖新城最核心位置,总面积30万平方米,今年8月底将启动基坑开挖。“地下空间综合体打造绿色建筑,在国内鲜有可复制的模本,我们着重在规划等方面下了功夫,要将这里打造为国内地下空间综合体开发的绿色建筑标杆。”张艳说。据悉,该地下空间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都将秉持绿色理念,通过降低能耗实现能源管控的精细化和可持续,通过在采光系统、通风系统及能源方案等领域绿建技术的运用与集成,节约成本并提高效率。
绿色规划一出台便吸引了国际眼光。近日,住建部明确,将苏州吴中太湖新城作为全国唯一的一家单位参与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该项目旨在为我国城市低碳生态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标准体系及技术体系,吴中太湖新城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成为了国际级交流合作的试点。
“智慧”与“绿色”两大因子融入血脉
“吴中太湖新城是从一片白地上起家的,这是我们的劣势,也是无与伦比的优势。”刘叶明说。劣势,是因为新城建设犹如在一张白纸上作画,从无到有,全无参照、无可借力;然而,也正因了这张白纸,才能将“智慧”与“绿色”这两大因子深深地融入新城的血脉,不可剥离。
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业态、先配套后居住”的“四先四后”开发保护理念,截至目前,吴中太湖新城相关规划已实现全覆盖,赢得了“省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等一系列荣誉。眼下,新城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以现代服务业和创新产业为主导的产业规划也已成形——以培训教育、未来居住为基础产业,创意研发、商业贸易、旅游度假为核心产业,健康医疗、创新金融为战略产业。
“依托苏州湾优势,吴中太湖新城将逐渐崛起,以智慧和绿色为城市名片,打造一座崭新的绿色、生态、智慧新城。”刘叶明说。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