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王志超
南京市一幼、太平巷幼儿园、中华路幼儿园三大名园成立三大教育联盟,带动一批幼儿园优质化、均衡化、特色化发展;游小等9所名小学托管14所普通小学,打破了原区域界限,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三中、五中试验课程改革,27中、文枢中学试点小班化……记者从刚刚结束的秦淮区暑期干部培训班上获悉,新秦淮未来三年教育发展规划基本敲定,采取兼并托管的横向调整和对口直升的纵向调整两种模式,努力形成具有秦淮特色的办学格局。
[未来三年教育规划]
两种模式:横向调整和纵向调整
记者了解到,两区合并后,区教育局按照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和存量优化、增量高标两种策略,通过采取兼并托管的横向调整和对口直升的纵向调整两种模式,制定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努力形成主体多元、结构合理、形式多样、注重质量、具有秦淮特色的办学格局。
一是优化老城布局。重点实施学校“改造、扩建、撤并”工程以及原秦淮、原白下两区交界处学校的合理整合,解决老城区学校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初步实现同类学校建设标准统一、设备配套统一、经费拨款统一、教师配置统一。根据服务半径和常住人口数量,三年内计划新建中学1所、小学3所、幼儿园3所,扩建改造中学4所、小学10所、幼儿园2所。二是做好新城预控。根据南部新城(机场地区)、东部新区(石杨路、银龙地区)城市建设进展和人口发展变化趋势,优先考虑各类教育教学机构设施布点,规划配建普通高中3所,建成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10所,幼儿园12所,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使新城各类新建学校起步快、起点高、环境优。
[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增量]
每年增加1—2所优质公办园和普惠园
“新区成立后,两个区的教育资源在空间上变成了一个整体,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秦淮区教育局局长孙夕礼透露,新秦淮区将实施公办幼儿园增量工程,推进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以“调整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品质、办出特色”为基本出路,合理规划布局幼儿园建设,按照每一万左右人口配备一所幼儿园的要求,未来三年每年改扩、新建1—2所达省优质园标准的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保证区域内学前教育资源的增量。根据服务半径和常住人口数量,三年内计划新建幼儿园3所,扩建改造幼儿园2所。到2015年,计划创建8—9所省优质园、市示范园3所,市优质园1所,力争教办园比例达30%,公办园比例达70%,省优质园比例达70%,保障90%的幼儿在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园入园,学前三年入园率达100%。
成立一幼、太幼、中幼三大名园教育联盟
“我们原白下区、原秦淮区有一批在老百姓中口碑非常好的幼儿园,在完善课程方案、开发特色课程等方面积累了鲜活丰富的有效经验和课程资源,为区课程实践活动提供了大量交流研讨案例,今后它们可以进一步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如中华路幼儿园的‘快乐数学’课程、第一幼儿园的‘智慧’课程、太平巷幼儿园的‘田野’课程。”孙夕礼透露,秦淮区将实施幼教资源品牌放大工程,成立第一幼儿园、太平巷幼儿园、中华路幼儿园教育联盟,对其他教办园进行集团化管理,通过幼教导师团、手拉手共建等方式,推动全区学前教育的优质化、均衡化、特色化发展。
家长态度:家门口上到了名园小西湖幼儿园
秦淮区的东水关片区原来只有1所街道办的东方红幼儿园,每年一到幼儿园入学的时候,家长们就挤破了头,可是今年不少家长开心了,有着60年办园历史的省优质幼儿园小西湖幼儿园在这里办起了分园。“我们孩子今年9月1日上小班,去年就为上幼儿园发愁了,最差的打算就是家门口的实在挤不进去,就到远的地方上幼儿园。”家长周女士没有想到的是,名园小西湖幼儿园今年在东水关办了分园,他们可以在家门口让孩子上名园了。记者了解到,新秦淮区正在实施优质教育资源放大工程,将生源不饱满的东水关小学和长乐路小学合并,空出的校园改建成小西湖幼儿园东水关园区,这样小西湖幼儿园每年招生规模扩大为原来的2.5倍,极大满足了家长对优质园的需求。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