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7日电 题:财政过“紧日子”知易行难
中新社记者 石岩
在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低迷、各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重申要继续过“紧日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近期多地征收“过头税”及利用财政资金豪华铺张办晚会的曝光表明,财政过“紧日子”知易行难,没有相关领域改革的配合及配套措施的跟进,这一努力恐将事倍功半。
财政部日前公布的7月份全国财政收入情况显示,中央财政收入60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增幅继续回升。官方坦陈,这主要是受年度间退税不可比以及去年同期收入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1—7月累计增幅仍比预算低了4.4个百分点。
一方面是“钱袋子”的缩水,另一方面是民生等领域投入的持续加大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营改增”)等相关改革措施的持续推进。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明确要求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要继续厉行节约、过“紧日子”。这是应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必要之举,亦是推进政府改革的应有之义。
财政收入增幅的放缓,在中央政府看来是改革之机,但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则成了燎眉之急。上级下达的增收任务,公务员工资的压力,加之投入改善民生项目的财政支出压力增大,让钱袋渐瘪的地方政府不堪重负,也为“过头税”的征收找到了“合适的理由”。
所谓的“过头税”,是地方政府出于各种目的过度征收税务的俗称。概括而言,有时间上的“过头”和幅度上的“过头”两大类。包括将国家的减免税费政策“打折扣”,还包括巧立名目增设新的收费项目等。
对于征收“过头税”的危害,相关各方有着高度共识。此举不仅有损于税法的权威,增加了地方债务风险,“寅吃卯粮”的做法更是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削弱了后者投入再生产的能力,其效果无异于“杀鸡取卵”。
道理尽人皆知,相关法律也并不缺位,但“过头税”的歪风仍旧屡禁不止。究其症结,在于当前官员考核体系仍鼓励“以GDP及财政收入多少论英雄”,而相关追责制度则远未完善,在此考核体系的激励下,“过头税”有其存活的肥沃土壤。
同样的政绩冲动,加之以好大喜功的虚荣心及牟利需求,让个别地方官员在利用财政资金豪华铺张办晚会方面亦不遑多让。日前,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指出,文艺晚会包括节庆演出过多过滥,存在一味追求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奢华浪费、竞相攀比等不良现象。
事实上,针对豪华铺张办晚会的现象,相关部门此前已有举措,但这一现象仍屡禁不止。分析人士指,这背后是官员畸形政绩观作祟,对于中央政府转作风及推进各项领域改革的努力无疑是一种消解。
随着许多领域改革的深入推进,官员政绩考核机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此前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此语释放出改革官员政绩考核体制的积极信号,值得期待。
与此同时,鉴于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现象长期持续存在,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地方税体系,是财政收入低速增长已成常态化下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必然之举。
毋庸讳言,官员考核体系的改革及地方税体系的构建均非朝夕之功,但惟其如此,方能从根本上铲除“过头税”及铺张浪费等土壤,真正使财政过“紧日子”的方针得以贯彻。舍此,别无它途。(完)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