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也煤运,衰也煤运。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京杭大运河上,在依然繁忙劳碌的船民的脸上,看不到丝毫轻松。对于运送煤炭的船只来说,当下活虽然不缺,但受累于煤炭产业低迷,作为中间环节的运输物流业,也遭遇“寒冬”。不断压低的运费,让跑船人感到干与不干犹如鸡肋。
从前吃香喝辣,现在尽量吃素
6月末,在京杭大运河上,一支运煤船队停靠在济宁森达美港跃进工作区,船队的“领头人”高辉在岸边奔走着,想着快些装满货物出发。
可即使忙碌,跑船人也挣不到钱。“原来跑船是走到哪吃到哪。”高辉说,“到了窑湾,我们就上岸买熟食,到了南京,我们就买来咸水鸭,一次最少也得花个几百块钱。现在收入不行了,在船上也是能省就省,尽量吃蔬菜和鸡蛋,想吃肉的话,就尽量吃湖里的鱼,肉也是买生的自己做。”
“今年上半年才接了两单活。”高辉说。
高辉算了一笔账,从济宁拉8000吨货去常州,需要过12道闸,全长千余里,原来每吨运费为65元-70元,总运费50多万元。减去12万元左右的柴油、12万元左右的过闸费、两三万元的工资和日常开销,以及十三四万元的包船费等约40万元的成本,还能有10万元左右的盈余,尚够营生。可现在,每吨的运费降至50元,总共40余万元的运费,除去成本,所剩无几。
举债换大船,可欠债更多了
和高辉比起来,在运河上奔走了20年的船民苏培亮或许更“凄凉”一些,他正忙着装一船焦炭运往徐州。他不仅没攒下钱,还欠了一大笔债。
一艘载货量1600吨的单机船,是苏培亮举债200万元造出来的。这与他20年前所拥有的第一艘水泥船相比,要大了十多倍。“这些年,船越换越大,可外债越来越多。因为大家的船拉货量都大了,价格也就下降了,最后跑船人的利润却得不到保证了。”
对于苏培亮来说,他没有能力左右运价,只能尽量让自己的船变得更大,争取拉更多的货物,但是,“升级”的速度永远也赶不上运价下跌的速度。“价格低也得跑,不然船停在这里,欠的钱利息还在增加,虽然跑船的利润现在越来越低,但是即使还不上本,起码还能还上息。”
利润走低,运煤不如运黄沙
苏培亮说,在森达美港,货物不缺,就是运价上不去。他只能尽量揽些石子、黄沙等运费高的货物,多跑几趟短途,但这也只能看运气,如果碰不到,遇上运费较低的焦煤,一样要接单。
“今年煤炭形势持续走低,2002年开始的煤炭黄金十年已结束。”济宁森达美港煤炭业务部经理王志国告诉记者,原来的时候,煤炭的运送业务能占到港口总份额的八成,而现在,煤炭占比大幅下降。最近一段时间,更多的煤炭和焦炭被黄沙、矿粉、纸浆、碳粉、陶土所取代。
“原来都是跑长途,往上海、浙江方向去,现在都是跑徐州、邳县等短途。”苏培亮说,多拉点短途,能多跑上两趟。“去徐州的运费每吨才12元左右,运气好的话,能再拉些黄沙回来,好歹多挣一些。”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