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合肥6500亩设施伏缺菜地全力保障叶类菜供应

2013年08月19日 00:00   来源:新华网   

  “三天不吃青,嘴里冒火星”。夏季,叶类蔬菜消费量大。然而,最近,合肥持续高温少雨,农作物面临干旱、热害的双重威胁。这对“伏缺菜”来说,也是一大考验。昨天,来自农业部门的消息称,合肥伏缺菜久经“烤”验不断供,6500亩设施伏缺菜地正全力保障叶类蔬菜供应。

  夏季露天种菜难度大

  市农委种植业局负责人李俊介绍,在“三伏”天,本地及周边地区只生产供应一些茄果类蔬菜,叶类菜主要依靠从外地调运。为此,今年我市共安排连片百亩以上设施伏缺菜生产基地23个,净面积达6500亩(含合作共建800亩),百亩以下生产基地达1.5万亩,保障城市每天800吨叶类蔬菜需求供应。

  李俊介绍,伏缺蔬菜对温度、土壤、光照、水分等要求都很高,露天栽种难度大,不用设施很难调控,因此,生产成本相对偏高。今年,我市设施农业面积达43万亩,并且设施大棚以每年2.5万亩面积递增,为伏缺菜生产提供有力设施条件。

  久经“烤”验不断供

  尽管持续高温,但我市蔬菜尤其是叶类蔬菜供应不断。市农委负责人介绍,本地供应的叶类菜主要包括大白菜、平包菜、毛白菜、四月青、广东菜心、空心菜、苋菜、韭菜、香葱、菠菜等近20个品种,此外,还有南瓜、冬瓜,水生蔬菜和食用菌等。

  目前,长丰吴山、岗集7万多亩的南瓜冬瓜已大量上市,周谷堆日批发量达200吨,南瓜、冬瓜均价仅0.48元/斤和0.32元/斤,且价格一降再降;合肥本地20万亩水生蔬菜自6月份已大量上市,周谷堆日批发量达40多吨,均价也由此前的6~7元/斤降至1.65元/斤;同大等3000多亩韭菜市场供应一直很稳定;肥西的三河、花岗,长丰的吴山、双墩,肥东店埠等一批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相继建成投产,全力生产供应。

  与周边地区合作共建蔬菜基地,今年在保障合肥蔬菜供应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农委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在舒城安排800亩伏缺菜共建基地,每天80多辆农用车供应合肥伏缺菜260多吨,除了上海青、广东菜心、毛白菜、小白菜、生菜等十多种叶类菜以外,还有黄瓜、茄子、瓠子等,目前也陆续大量上市,主要供应合肥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此外,岳西、金寨的四季豆、高山茭白,桐城的水芹,霍山的百合等优质蔬菜也陆续大量供应合肥市场。 (柳书节)

(责任编辑:王姣雁)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