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今年光纤用户新增百万户 津城最快网速已达100M

2013年08月20日 07:52   来源:城市快报   

  天津北方网讯:《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近日发布,其中提出了两个阶段性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0%;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兆比特每秒(Mbps)和4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记者了解到,到“十二五”末,天津市城市家庭有线宽带平均接入带宽将超过20M,核心城区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00M,家庭宽带普及率达90%以上。

  今年光纤入户将达400万户

  市民小周家里的光纤宽带速率达25M,他家有两台电脑、三个iPad和IPTV电视,用他的话说,“父母看高清电影,我玩网络游戏,爷爷看IPTV,即使所有这些占用网速资源的活动同时进行,我们也感觉不到‘卡’,真是太爽了。”

  记者了解到,像小周这样“爽”了的市民越来越多,来自市通信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本市光纤入户能力已达近300万户,同比增加了100万户左右。今年,本市光纤入户能力预计将可再增加100万户左右,达400万户。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天津联通将继续加快城区住宅小区光纤入户建设,使覆盖率达80%,平均带宽达20M以上。预计2015年以前,天津联通将完成城区铜缆改光纤接入,城区住宅光纤覆盖率达100%。

  本市最快网速已达到100M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长城宽带已向本市部分用户推出了百兆宽带服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也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宽带大提速,全面推广100M宽带。市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十二五”末,本市核心城区平均接入带宽将达100M。

  使用100M宽带时是什么感觉?记者体验发现,100M的宽带可让各种网上娱乐速度更快、体验更好。比如,下载一部1G的高清电影,时间从原来的一两个小时提速至一两分钟,下载一部4G蓝光大碟也只要5分钟,一首20M的MP3歌曲两三秒就能成功下载,在网购“秒杀”时,百兆宽带的“威力”尤其大,甚至可以做到1秒下单、1秒付款,“秒杀”成功率极高。

  业内人士表示,家庭使用100M高速宽带后,大量的云服务可以实现,一个家庭将不再只是一台电脑、一台电视运行,而是几台电脑同时在线播放高清视频,多台智能手机或智能终端同时上网,再加多台电视机同时看高清iTV互动电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等设备也可同时共享100M宽带,多人在线高速玩游戏;家庭视频远程教育、家庭视频远程就医、智能家居等将成为现实,用户还可对家庭进行安全视频实时监控。

  期待早日告别“龟速”宽带

  与100M高速宽带相比,市民王先生家的宽带可谓“龟速”,“我同事、朋友家都装光纤宽带了,可我们这个小区一直没改造光纤。”家住南开区华苑附近的王先生抱怨道。业内人士透露,从今年4月1日起,《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和《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光纤宽带拥有了与水、电、煤气同等的地位,新建小区接入光纤有了政策护航,当前宽带运营商面临的困难主要来自改造过程中旧小区物业方面的阻力,“谁给钱多让谁进”甚至成为一些物业公司选择宽带运营商的“准入”标准。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郭海燕建议,主管部门应出台更为细化、具体的政策,在现有小区光纤改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记者姚华)

(责任编辑:西西)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