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天津市三年时间治理80余条河道 市区河道全部连通

2013年08月21日 09:10   来源:城市快报   

蓝天绿水美津城

  津城是座依水而生、因水而秀的城市,河水清不清、水质好不好一直备受市民关注。据市水务部门介绍,本市清水工程已进入最后一年,他们正在抓紧综合治理河道,加快推进河道清淤、水系连通、堤岸改造等工程,让全市河流水系实现水清岸绿。同时新建、扩建和改造一批污水处理厂,完善配套管网设施,全面实施雨污分流。加强引滦、引黄、引江沿线水质保护,加大于桥水库等水源地污染治理力度,保障市民饮水安全。

  六大因素导致水污染严重

  本市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流经城市的一级行洪河道有19条、1100公里,骨干排水河道有109条、1890公里,建有大中型水库16座,另有七里海、大黄堡、团泊洼—北大港等湿地,全市水域面积1256平方公里。众多的河流、湿地、水面都是本市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

  据介绍,本市水污染目前仍比较严重,全市劣五类水质的河道长度占比达到76%。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六方面原因:污水直排、雨污混流、水质处理不达标、生态用水缺乏保障、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有待加强、水生态环保意识不足。

  三年时间治理河道80余条

  2011年起,本市启动为期三年的清水工程建设,今年是最后一年,截至去年年底,清水工程已经治理河道66条、591公里,累计铺设截污管道401公里,封堵污水直排口门703处;建成污水处理厂16座,新铺设配套管网497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规模42.5万吨。今年,本市计划治理河道21条、221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铺设配套管网40.5公里,现已开工20条、174公里,铺设截污管道284公里、封堵排污口门143处。污水处理厂已建成2座,3座已进行设备安装。

  中心城区河道实现全部连通

  中心城区实施水循环工程,新建成小王庄河与外环河、津河与南运河等多处连通工程,打通了中心城区河道循环通道,同时每年新补充近5000万立方米的环境用水,彻底解决了以往中心城区水流不畅的问题。津河、卫津河等中心城区河道全部连通,实现了河道水满、水清、水流动的效果。

  此外,市重点河道和已治理河道都实行“河长制”,一旦河道水生态环境出现问题,“河长”直接承担责任。

  市民声音

  保护河道,该从每个人自身做起

  “每天上下班路过这里,时不时能看到有人在海河亲水平台用河水洗车,让人挺无语的。”从事印刷工作的许先生认为,清水工程不仅需要水务部门的系统治理,每位市民也有责任和义务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以及城市里的其他河道,至少不要向里面随意丢弃垃圾,这样清水工程才能更快完成并保持效果。(记者 张珊珊 陈欣 摄影记者 刘耀辉)

(责任编辑:西西)

鍒嗕韩鍒帮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