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旅游旺季隐形人每天搬重6吨

2013年08月21日 10:36   来源:西海都市报   倪晓颖

  一天要搬一百多架飞机行李

  8月16日凌晨5点,窗外还是漆黑一片,西宁曹家堡机场地服公司36岁的行李装卸工曾学顺就起床了。他跟工友们匆忙洗漱,5时30分准时到港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

  曾学顺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查看当天的航班预报,“今天一共有137架次航班,其中有一架大飞机。”一架空客A330系列的大飞机,需要配置两个集装箱装行李,而载客一百人左右的小飞机则需要一到两辆平板车。于是,他和同事立即动手,在现场摆放好集装箱和备用平板车。

  8点多,天空传来一阵轰鸣。远处,一架波音737-800客机在曾学顺的视线中逐渐清晰,最后停在西宁机场T2航站楼的一个机位上。曾学顺和同事迎上前去,打开客机腹后部的行李舱门,从拖车上取下拖斗来到舱门口,接过钻到舱内的同事递来的行李,按大小、轻重码放到拖斗内。紧接着,他再钻入半人高的行李舱,蹲在里面将运来的返航行李逐一放入行李舱内,盖好苫布,关闭舱门。

  另一侧的廊桥上,乘客们正在忙着上下飞机,很少有人留意这群停机坪上的行李装卸工,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机场“看不见的人”。

  目前,西宁曹家堡机场每天有140多架次航班起降,每架客机上都有一百多件行李(重一吨多),空客A330则有两百多件行李等着装卸,这些装卸工每天平均要装卸六吨的行李。“我已经干了四年了,眼看着机场越来越大,航班越来越多,我们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了。以往一天也就搬运一吨多,现在工作量增加了6倍呢。”曾学顺说。

  航班到港前,曾学顺无法预知有多少航班在排队等待进港,自己装卸的飞机是否准点抵达,什么时候能停在机位上,很多时候,他都是在等待中度过,通过手台与调度保持联系,“不管客机多晚到我们都要等,即使延误提前通知,也要随时保持待命状态。”

  汗水“洗脸”不敢眨眼

  每次装卸行李,曾学顺和同事们都会轮流钻进近百平方米的行李舱。“这是要相互照应的活儿,钻舱更辛苦,不能总摊在一个人身上。”

  机舱行李舱高约1米,很闷热,整个过程都要蹲着进行。摆放行李也有讲究,每件行李在装卸工刘军手里一掂量,就要预测到应该放到机舱或车斗的位置,按他的行话说“大不压小,重不压轻”。令人头疼的是那些没有打条的纸箱,没有下手的地方,而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行李又都比较重。

  当曾学顺完成装卸走下机舱时,弓了太久的腰只能慢慢挺直,否则酸胀感会瞬间袭来。而为了避免汗水不迷住眼睛,只能靠不眨眼来保持视线。

  关闭舱门,曾学顺还在等候登机口的指令,只有乘客到齐后,他的工作才算真正结束。“有时客人没有登机,但行李已经装机,就必须把客人的行李找到并拿下来。”

  一架航班上的上百件行李,要装满两三个车斗,曾学顺跟同伴们平均5分钟能装完一车,赶在飞机出港之前,他们又要将所有的出港行李装好,这一“装”一“卸”的时间往往要控制在1个小时之内,需要装卸工们争分夺秒。

  一分钟就要翻看分拣几十件行李

  行李分拣员谢承伟跟同事们也同样得5点起床,5点50分准时到港。

  6点左右,值机柜台正式开始为旅客办理登机手续,行李传输带上开始有行李陆续传输到底楼分拣区,谢承伟熟练地翻看行李上的“旅客行李预装机信息通知单”,查看航班的目的站代码、航空公司的两字代码。确认后,顺手将几十斤重的行李搬上对应的平板车,顺手撕下通知单两联中的一联,贴在手指尖上。然后,继续重复这样的动作。

  12时许,西宁曹家堡机场航班进入高峰期,行李传输带上的行李明显增多,一个接一个地往下运转。谢承伟和同事们一起分拣几个航班的行李,每个人差不多一分钟就要翻看分拣几十件行李。有时候看不过来,刘军还得跟着传输带往前走着看。“很多新人刚来的时候,看不到半个小时就会眼花。我干了7年了,现在已经练出来了,根本不会晕。”刘军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这个工作既要快又要细致,否则出错了会耽误更多时间。尤其现在新候机楼启用了,航班多了,工作量是我刚工作时候的七八倍,那就更要细致。”

  正值旅游旺季,航班多,行李自然就多,为了缓解分拣工的工作压力,在忙完自己工作的同时,机场机关工作人员都会来帮忙。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