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住房信息联网的技术难度不大,但地方政府和公众并不情愿接受联网,要从各个方面做工作,直到让大家接受联网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抗的过程。所以,中间这个过渡的过程至少需要将近两年时间完成。”日前,在刚刚结束的博鳌房地产论坛回应嘉宾关于房产税质疑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提出住房信息联网“两年说”,引发舆论高度关注。据悉,关于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此次贾康的“两年说”,是迄今为止公众得到的第一个明确的时间信息。
从2010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首次提出加快建设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到其后住建部要求2011年年底全国40个城市完成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再到2013年两会期间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在两会上证实,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已经完成,6月底又将有500个城市实现个人住房信息联网。而现如今,七月已过,现实告诉我们,真相是:即便是第一批计划中的4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计划,也只是在技术层面上完成,而内容完善和填充,依然是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更遑论囊括全国大部分城市的500城市联网计划了。
很明显,无论是公众或舆论,还是中央政府,对于这样的结果,都是不满意的。对于公众而言,老百姓希望房价能够回归合理价位,实现“居者有其房”;对于舆论而言,舆论不满于自身的公信力和社会的诚信度被联网计划一次次的爽约所绑架和愚弄;对于中央政府而言,通过改革调结构、促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壮大实体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稳中有进,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健康运营至关重要,而要让房地产调控从日益硬性和僵化的政策调控中解脱出来,回归到财税等市场手段调控的本位,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则是必不可缺的基础工程。
而这样一个无论是普通民众层面、舆论所代表的社会层面、还是中央政府层面,都希望大力推进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却一而再、再而三的爽约,为此不惜搭上政府的公信力,这样的结局,实在令人惊愕不已。
据贾康所言,阻力来自于“地方政府和公众并不情愿接受联网”,这样的论断可能显得过于笼统。地方政府虽说大多靠土地财政吃饭,但个人信息联网似乎和土地收入减少没有直接的关联,反而房产税的征收,能给地方政府带来实在的收益,地方政府又何乐而不为呢?而公众尽管有不愿意露富的传统,但是这种“小心思”又怎能和希冀房产市场平稳,从而实现普天之下“居者有其房”的美好愿望相抗衡呢?
其实,所谓的地方政府不情愿,主要是地方政府的某些“官”们不情愿:房地产市场规范了之后,灰色收入从哪来?住房信息联网了之后,自己的大量来源不明房产往哪藏?恐怕这些才是所谓地方政府不情愿的真实原因。而所谓的公众不情愿,主要是某些囤积居奇的不良炒房客不情愿:房地产规范了之后,他们炒房的暴利被挤压,他们囤积居奇的风险被抬高,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比这些不情愿更严重的,恐怕还在于这些不良炒房客们和某些“官”们互相勾结,抱成一团,形成阻碍改革的利益团体。他们打着地方政府和公众的旗号,上要挟中央,下压制民众,这种场景,在过去的房地产征地和拆迁中多有体现,而现在又来阻碍改革。这些利益团体业已形成一定气候,指望他们自动放弃利益,退出历史舞台,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就目前而言,僵局已经形成。像贾康那样希冀“要从各个方面做工作,直到让大家接受联网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抗的过程”,不仅想法天真,而且是对现状和某些不良利益集团的让步和纵容。对付这些不良集团,有关部门只有拿出当年改革的魄力来,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来,狠下决心,敢于触动这些团体的利益,才能将这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顺利、快速地执行下去,舍此之外,别无办法。当然可以想见,对方的反抗也一定是激烈的,然而却将有无数的善良、正义和长远的效益站在你身边。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