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北京违建业主:愿意拆除 希望把玻璃顶留下

2013年08月28日 18:41   来源:北京晚报   左颖

  今天是北京市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在媒体上发布违建公告的第三天。上午,西城区凯迪尚府小区违建业主程先生来到白纸坊城管队接受调查。他也是五位被曝光的违建相对人中首个主动到城管部门进行沟通的业主。截至记者发稿时止,被曝光的五处违建中还有东城区、房山区的业主没有和属地城管队取得联系。

  “我们真不是想成心违法,但这个露台确确实实存在安全隐患,今天到城管队来就是表个态,我们一直都很愿意和相关部门沟通这个露台的问题,下一步拆掉这个所谓的违建阳光房没问题,不过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考虑一下我们小区的这个特殊情况”。面对记者的采访,程先生也很憋屈,“当时我们买这个房子的时候是期房,只是从购房合同上了解这个露台我们可以‘拥有无可争议的独立专有使用权’,而且就因为这个露台,我们比其他同样面积不同楼层的房子贵了几十万。可等到收房时我们才发现,这个露台隐患重重,因为露台在二层,上面还有十几层,高空坠物隐患大,而且露台的栏杆只有几十厘米高,根本没法防范无关人员进入各家的私有露台,万般无奈之下我们才安装搭建了这个所谓的阳光房。”

  记者在现场看到,程先生所居住的凯迪尚府小区二期整个二层都是露台,“家里有露台的业主一共是22户,现在有18户业主签名了一份请愿书”,程先生随即给记者出示了这份业主亲笔签名的文件,“目前很多邻居都只是办理了收房手续还没有入住,不过大家都和我们一样担心露台的安全问题,所以才有了这份请愿书”。程先生告诉记者,“因为之前我们也多次找物业进行沟通,希望能帮助我们想办法解决这个露台高空坠物的安全隐患,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为了保证家人尤其是家里小孩的安全,我们也是万般无奈才选择了修建这个所谓的阳光房。”

  程先生家的阳光房面积约有20平方米。“我们这个露台是今年4月封上的,5月11日那天就有一个不明物体从楼上掉下来砸到了阳光房的玻璃顶上”,程先生心有余悸地说,“还好我们的玻璃是三层钢化玻璃,玻璃没有被砸碎但上面都是裂纹”。

  同样和程先生居住在这个小区的叶女士(化名)的房产也在此次市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冻结的300余户违建住房名单之内。叶女士告诉记者,“要不是真想不出辙来,我们也不会非得冒着违建的危险,花10万块钱封这个露台,实在是没有办法。”

  “对于这个违建我们本身愿意拆除,可希望相关部门也能为我们这22户业主人性化考虑一下”,面对今天上午城管部门提出的最快周五上门帮拆的要求程先生表示,“我们现在就是希望哪怕把我们阳光房的三面玻璃墙都拆了,能否让我们把玻璃顶留下?这样至少再有从楼上掉下来的东西还能遮挡一下。”

  “我们一定和街道、物业再协调商量,看怎么能解决高空坠物的这个隐患”,白纸坊城管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是违建就一定要依法拆,但还是会和物业沟通想办法如何更好地防止高空坠物的问题。”

  另据记者了解,房山区曝光违建所在的长阳镇芭蕾雨·悦都小区中共有27户业主因违建问题而被房产冻结。“可能也是因为这是一个新建小区,而且正处于装修阶段,很多业主看到别人把下沉花园加高自己就也跟着加了,导致出现违建的数量比较多”,房山区城管相关负责人介绍,“不过在公告曝光后,小区里大部分业主自拆违建的态度都很积极,目前已经有完成违建拆除的8户业主率先房产解冻了,还有10余户业主也在物业和开发商的参与协调下在进行自拆,不过被曝光的这户业主目前和我们还没有取得联系。” J170 白继开摄 J213

(责任编辑:袁霓)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