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州“垃圾菜”仍在悄悄上市 铅超标达152%

2013年08月28日 18:40   来源:新民晚报   姜浩峰 安晓惠

  因为肥料太贵,所以用垃圾做肥料,垃圾肥料有三个好处:防虫害、稳固土壤、种出来的菜卖相好。但检测结果显示,垃圾菜的铅超标152%。

  “要进行严肃的查处,杜绝这种现象出现,确保我们食品的安全!”2012年12月26日,广州市长陈建华曾斩钉截铁地说。陈建华此言,针对的是广州番禺垃圾种植蔬菜的现象。当时,有媒体披露,番禺金山大道两侧数千亩蔬菜,竟是用垃圾种出来的。检测结果显示,石碁镇金山村的白菜地、蒜地土壤每千克铅含量超标60毫克,镉含量则超标0.07毫克。

  大半年过去了,番禺蔬菜种植地区污染情况怎样了呢?8月上旬,曝料人姜喜成告诉《新民周刊》记者,番禺地区垃圾堆上种出的一茬茬菜,依然一批批悄悄上市。吃这菜的,还都是本地居民。

  姜喜成是曝光垃圾种菜的带头人。2012年12月23日,姜喜成发布微博称,广州市番禺区华南板块八成以上蔬菜基地,都是直接采用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做底肥。姜喜成毕业于湘潭大学。2010年10月,姜喜诚在广州人和镇镇湖村租了18.9亩农场,筹建“低碳亲子农场”。

  循着姜喜成的微博,媒体找到了金山村。从金山大道金山村路段北侧,沿泥路步行不到10米,恶臭就扑鼻而来。在金山村,记者们当时找到一片约100亩的农地,除部分用作农场和花圃以外,另一部分则是村民自留地。在这片自留地中,几乎每一条田间小道上,都能看到沤肥。这些沤肥里,充斥着废电池、药水瓶、牛奶盒、碎玻璃、陶瓷碎渣、废旧包装袋、铅笔刨刀。

  2013年1月18日,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所分析测试中心对金山村金山牌坊附近的土壤、垃圾肥,以及土壤上对应的蔬菜进行整体检测,结果是,垃圾肥、垃圾土壤、垃圾蔬菜都有不同程度重金属超标,其中采样的3个样本中,铅分别超标228%、221.7%、152%。

  时隔8个多月,当地农民仍称,因为肥料太贵,他们还是像以前那样,用垃圾做肥料种菜。“正规肥料要4000多元一吨,那么贵我们怎么买得起?垃圾只要200元一吨。”

  种植蔬菜的垃圾从何而来?去年12月份番禺区政府发消息称,这些垃圾来源于石碁镇凌边村,该村有一个广州市兴顺花卉有限公司堆肥场,系垃圾源头。而堆肥场工作人员则说,垃圾来源于顺德区北滘镇垃圾填埋场。从各方说辞来看,垃圾“肥料”可能存在多个源头,而广州方面并未查堵到全部源头。据《新民周刊》调查,金山大道一带的蔬菜一般以批发形式供往周边的清河市场、大龙市场、南村市场等大型菜市场。(姜浩峰 安晓惠 )

(责任编辑:袁霓)

鍒嗕韩鍒帮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