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楼市“限购令”不具备大规模退出条件

2013年08月28日 16:08   来源:福建日报   张敏

  温州松绑“限购令”的消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似乎给市场释放出政策松绑的信号意义,也容易引发其他城市效仿。但当前“限购令”并不具备大规模退出条件。在缺乏有效的、市场化方向替代政策情况下,大规模放开限购,意味着楼市调控实质松绑,对市场稳定有害无益。

  在2010年出台的“国十条”祭出限购政策三年多来,温州并非首个尝试闯关的城市。2011年下半年,佛山、芜湖等一批城市就曾试图“解套”,但这些尝试迅速被叫停。此后两年多,再无城市做出类似动作。

  作为房价已连续22个月同比下跌的温州,松绑政策的动机不难理解。近些年来,温州房地产市场吸纳了不少民间投资资本,温州也一度成为全国房价上涨最快的城市。随着民间借贷体系崩塌,温州楼市泡沫破裂,部分区域房价腰斩,大量库存难以消化,加之出口贸易未能复苏,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告急。这些成为温州松绑调控政策的内在动力。

  事实上,在已出台“限购令”的46个城市中,除个别一线城市,大部分城市的限购门槛较低,执行环节的松动更是大大削弱了政策效果。因此,即便温州松绑“限购令”的尝试得到默许,也未必能在短期内激活楼市,拯救当地经济。

  以行政手段为主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正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副作用”。随着多部委共同着手制定长效机制,房地产调控“去行政化”将是未来大方向,这也是房地产界的共同愿景。本届政府就任至今,甚少对房地产调控做出过专门表态,也未出台新的调控措施,市场化政策思路无疑有助于这一调整的推进。

  但从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形态来看,以“限购令”为代表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尚不具备大规模退出条件。

  首先,当前全国房价处于较快上涨通道中。从统计局数据不难看出,房价普涨局面早已确立。对于个别热点城市而言,供需关系紧张和高价的频出,给后市带来更强烈的上涨预期。对于多数限购城市而言,“限购令”不仅不应松动,反而应强化执行,否则房价上涨的局面将难以避免。

  其次,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形态有明显差异。当前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更多是供不应求的态势。多数二三线城市,则存在短期供应压力。但大部分城市的楼市泡沫并不明显,甚至并不存在泡沫,且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还给房地产市场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这一点与温州泡沫破裂、危及地方经济的情况有本质区别。因此,简单效仿温州做法,并不可取。

  再次,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尚需时日。当前多部委正联合制定包括房产税、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等在内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由于涉及多方利益,长效机制的建立必然是一个渐进过程,有专家甚至认为需要5年。同样的,作为行政手段的代表,“限购令”的退出也应是渐进过程,而不是短时间内迅速撤出。否则,在缺乏有效替代政策情况下,大规模放开限购,意味着楼市调控松绑,对市场稳定有害无益。

  最后,地方政府“房地产依赖症”尚未痊愈。对于多数城市来说,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税收是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前者还是地方债务的主要偿债来源。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不仅是造成各地出现房地产热潮的主因,也压制了其他实体经济领域发展,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因此,大规模放松限购,会加剧地方政府“房地产依赖症”。

  站在地方政府角度,松绑限购的理由有千万条,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站在大局角度,这显然不是理性之选。在温州事件造成政策预期动摇之时,监管层有必要对市场做出提示,从而避免这一消息的持续发酵,以及更多城市跟风效仿。更重要的是,加紧研究推出新的调控机制予以替代。(张敏)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