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有8000亿到1万亿的流动资本,而民营的中小企业却得不到融资服务。温州人在全国各地都有商会,成立一家总部设在温州的民资性质的温商银行,可以逐步在全国各地有温商的地方设立分支机构、分行,通过这个金融平台,可以将温商的资金都盘活了。”
银监会抛出的绣球,将会砸中谁? 8月9日,银监会发布《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2013年版征求意见稿),与拟修订2006年版中的中资银行设立办法相比,对发起人的约束和要求有所降低。
8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打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通道”、“推动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
管理层连续释放的政策信号,让民营资本进军银行业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更坚定了温州商人创办银行的决心。
要办服务温商的银行
“我们就是想办一个银行,无论在哪里,只要是温商自己的企业需要,如果项目被认可,就可融资给他。”石家庄温州商会名誉会长吕卫国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早年做机械起家的温州商人吕卫国,现主要在石家庄经营自己的灯具生意。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温商联合投资中心总经理。这家成立于2012年初的机构,由石家庄、北京、沈阳、广州、南京、厦门、深圳、义乌,以及迪拜、日本、德国、希腊等12家在外温州商会抱团组建。
温商联合投资中心一直致力于帮助温商企业融资。2011年9月,温州最大眼镜企业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因巨额债务无法偿付而出走国外。这起老板“跑路风波”,将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民间借贷危机推入了舆论漩涡。
去年6月,信泰集团拟对部分不良资产进行剥离。被剥离的皮革鞋料市场就获得了温商联合投资中心5亿元的注资,后者借此获得该市场51%的股份。温商联合投资中心也成功地拿下了投资故土市场的第一单。
温商联合投资中心更想成立一家服务温商的银行。早在去年3月28日,在温州被选择作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后,温商联合投资中心便宣布抱团融资,筹建温州现代商业控股银行(下称“温商银行”)。吕卫国等拟投资50亿元,在温州成立一家大型民资银行,通过200多家在外温州商会辐射到全国。
“在温州发生金融风波后,我们就想把温商资本有效整合。我们想得比较实际,不想搞得怎么大,就是能够帮助家乡这些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吕卫国说。
但他随即发现:“设想很容易,操作起来还是很困难。”在他们向监管层递交申请材料后,并没有得到回应。
“温州有8000亿到1万亿的流动资本,而民营的中小企业却得不到融资服务。温州人在全国各地都有商会,成立一家总部设在温州的民资性质的温商银行,可以逐步在全国各地有温商的地方设立分支机构、分行,通过这个金融平台,可以将温商的资金都盘活了。”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此评价说。
今年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又称“金融国十条”)。其中第九条意见指出,将“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这让吕卫国再次看到了希望,他向温州市金融办提交了一份《关于设立温州现代商业控股银行的跟踪报告》,并频繁出差北京,希望能够获得更多支持。
花落谁家?
有消息称,由银监会牵头,协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制定的民营银行相关申报细则草案已经形成,已经进入讨论阶段。最终可能会在国务院批准的金改试验区内先试点,然后再推向全国。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民营银行的申报,首先应该得到当地银监部门审批通过,再层层递交到国家银监会。本地的金融办只是起到把关人的作用,最终牌照还是由银监会颁发。
温州市金融办对记者透露,温州市金融办正在积极争取民营银行的试点,也一直在和当地银监局沟通。
温州金融办综合处副处长刘逍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温州市金融办为这些申报的企业建立了一个资料库,首要工作就是筛选。我们不可能等到政策下来之后再准备,只要上级单位有了明确的指示,就会立刻开始实施。”
想办银行的温州商人远不止吕卫国们。早在2001年,温州神力集团、奥康集团、法派集团等9家企业组成的中瑞财团就曾向浙江省银监局上报申请成立民营建华银行;2006年和2010年,温州籍的华侨企业家们曾两次提出建立“华侨银行”,结果都石沉大海。
据周德文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目前“华峰银行”由包括华峰集团在内的本地企业共同发起,其本身已经涉足小贷公司,希望以小贷公司为基础筹建民营银行。
而由海外的温州华侨筹建的“华侨银行”,虽然此前数次申报无果,“但因为基础都还在,这次看到希望来了,也在积极筹备。”周德文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值得一提的是68岁的温州老人杨嘉兴,早在1986年,他与人集资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信用社温州鹿城城市信用社,但这家股份合作制的“民间银行”却在1995年被“收编”为温州城市商业银行,结束了“民间”身份,杨嘉兴也全身而退。
去年秋天,在多次递交申办民营银行材料未获批准后,杨嘉兴因失望而撕毁了申办材料。但在“金融国十条”公布之后,杨嘉兴又看到了希望,开始重新组织材料,并随时准备组建团队。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首批民营银行或锁定在两家左右,一家可能在北京,另一家可能会在民营经济十分发达的温州地区。”
“目前温州申报的几家中,银监局只会选一家,至于什么标准我们也不清楚了。”吕卫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三条大路办民营银行 财经评论员叶檀[微博]在谈及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时表示,“民营银行的形态应该是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对现有的小微银行进行改造,也可以再成立几家新银行。”但目前民间资本如要进入银行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小贷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转制为村镇银行;二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国有资本退出,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改制为民营银行;三是民营企业重新申报设立民营银行。
上述的第三种办法正是温州商人们当下正在积极推动的,而第二种办法目前极为少见。在去年温州成为金融改革试验区后,不少温州人看到了第一条路径——通过小额贷款公司曲线进军银行业的机会。
温州商人陈根如今在西宁参股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他以从业三年的经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做小贷公司根本不赚钱,虽然它的贷款利率很高,但融资成本也很高。”与大多数温商不同的是,陈根科班出身,读的经管专业。他投资过制造业、电子商务、煤矿、地产、担保等领域。
在难赚钱的现实面前,小额贷款公司也希望转型成为村镇银行,可以真正从事银行业务。吕卫国也称,在递交银行申报材料的过程中,市金融办和经合办等部门相关负责人曾建议他们,先组建小贷公司,再逐渐转为村镇银行。
去年5月,银监会等部门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支持民间资本与其他资本按同等条件进入银行业,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到15%。这一改变被专家解读为“银监会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所释放的重要信号”。
据公开资料显示,各省份对小额贷款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的要求均不一样。在浙江,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50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8000万元。
由于在乡(镇)设立村镇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仅需100万元,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能找到一家银行做主发起行,将已有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是完全可能的。
但现实是,因为民营资本仍然只能参股无法控股银行的政策限制,小额贷款公司对转制成为村镇银行的兴趣也不太高。这些途径和方式都不能让吕卫国满意:“温州金改没有什么破冰之举。温商银行项目东不成西不就,搞得我们都没有信心了。”
民营银行风险自担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6月底举办的陆家嘴(18.02,-1.30,-6.73%)论坛上透露,允许民间资本尝试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
所谓“风险自担”,即所有新办的民营银行必须有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股东必须要有8%的自有资金充当一级资本。“这意味着股东要实实在在地拿出钱来,真实的出资成为银行的一级资本。就是股东要对这个银行负责,不能光是吸纳外部的一些资金,来充当它的核心资本。”财经评论员叶檀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
在对未来“温商银行”的设想中,吕卫国还有很多细节并未想透,因为“市里面对温商抱团办银行还没有一个明朗的态度”,他们的团队也还没有开始组建,“我们和专业人士也谈过,银行离职人员、退休人员都有,但是还没有开始公开招聘。”
虽然大致想法是以服务温商实体经济为主,“但具体批不批得下来也不知道。整个工作思路今后才能来讨论,资金、人员、架子都要待获批后再开始搭建。”他的回答略显低调。
7月20日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意味着存贷款利差有可能缩小,进而影响银行业的业绩。吕卫国也表示,利率放开以后,银行服务的要求也提高了,客户群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今后银行也难办了。”
叶檀认为,民营银行的推出虽然正紧锣密鼓,但大规模设立的空间不大。
上海交通大学[微博]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虽然有很多民营资本欲进入银行业,但具体实施起来阻力依然很大,“首先创办一家新的银行本身并非易事,其次新的进入者会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未来新成立的民营银行在短期内不会对固有金融格局产生大影响。”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