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融资没营业执照,拿“个人信誉”担保

2013年08月29日 00:00   来源:新安晚报   

在投资机构办公室内,一位已经投资的老太太向记者滔滔不绝地介绍投资“钱”景。

  投资10万,两年后连本带息就变成58.8万,这样的高息投资却只吸收老年人的养老钱。8月27日,本报暗访报道《高息“理财”盯上市民养老钱》报道合肥信地城市广场内一家投资机构颇为诡异的高息投资生意,引起了各方关注。连日来,记者跟随合肥市工商部门对该机构进行了调查。

  老太太对公司深信不疑

  27日上午11点左右,记者来到瑶海区工商分局,将暗访到的高息融资情况进行了举报,引起了工商重视。

  27日下午5点多,记者跟随瑶海区工商分局经侦大队及车站工商所的工作人员,来到了信地城市广场5号楼13层。

  此时,记者先前暗访的1302室已大门紧闭,工商人员敲了半天无人回应。而相隔不远的1319室大门敞开,两个老太太和一个年轻男子正坐着聊天。狭小的客厅里,一张“欢迎走进宏泰国际集团”的巨幅招贴画铺满了一面墙,另一面墙上则贴着有关领导鼓励民间投资的话。工商人员经询问得知,这里和1302室属同一家投资机构。

  工商人员询问屋内三人身份,他们都说是这边工作人员的朋友。当工商人员要求查看证照时,其中一名赵姓老太太称,这个机构是合法的,有云南矿业的执照,贴画上也印了相关证照,但都挂在1302室。但被问及机构负责人的去向时,赵老太太却含糊起来。

  通过婚介生意拉人投资

  记者进一步和赵老太太沟通,她才透露说,自己来自蚌埠。她说,1319室是陈总和一名汪姓工作人员的住所,她是因为认识徐姐(记者暗访时遇到的徐经理)才到这里的。赵老太太介绍,她来合肥看老父亲,认识了开婚介所的徐姐,“徐姐也投了资,成了这里的会员。她现在带人到公园介绍对象去了,我们在等她回来。”

  当工商人员询问徐姐婚介所的地址时,赵老太太却说不清。据她介绍,她身边的这位老太太是荆州人,是为了帮女儿介绍对象来的。荆州老太太告诉记者,她听了徐姐好多高息投资的介绍,正考虑要不要投钱进来。

  赵老太太告诉记者,今年5月份她投了1万给这家机构。“利息每个月5日前都按时给我的。”她说,3个月利息从刚开始的174元涨到了现在的300多元。但工商人员察觉到问题没那么简单。

  “这里只是个咨询处”

  昨天上午,瑶海区工商分局经侦大队及车站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了信地城市广场。这一次,在1302室,他们见到了记者先前打过交道的刘总。在工商部门检查刘总的证件时,记者与其进行了对话。

  记者:你们机构和宏泰国际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是什么关系?

  刘总:香港宏泰是我们上面在香港注册的一个公司,主要涉及到我们云南韦宏,下面有好多矿业。

  记者:你在这边有正规的营业手续吗?

  刘总:我正在办理当中。

  记者:你们这投1万块钱,利息很高。我们了解有很多人都投了,是怎么回事?

  刘总:利息不是我给,是总公司直接给,打到投资人卡上。利息不定,根据总公司一个月的业绩,大概300块左右。没有很多人投资,可以调查,目前大概不到十个人投资。我这是个咨询处,是服务的,其它没有什么。

  记者:你是在用个人信誉做担保么?假如你离开合肥了怎么办?

  刘总:是的。公司在云南,客户是相信我才投的。别人能做那样的事(指离开合肥),我不能做,没有假如。

  刘总向现场工商人员承认,有十来个顾客经他介绍后投钱。而此前记者暗访时,刘总却介绍,他们机构吸纳了几百名老年人投资。

  工商部门将进一步调查

  工商人员发现,这个办公室里除了一台电脑和公司宣传册,没有其它纸质资料。刘总只提供了总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和今年6月5日办理的一个家用电器商行的营业执照,并表示办事处没有营业执照。

  刘总跟工商人员说,他们是5月28日(有房租合同)搬到这里的,是一个咨询服务机构,受深圳市新国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委托,帮总公司下属腾冲联华矿业募集资金,并提供了委托资料。

  因无照经营,且提供不了任何从事经营活动的资料凭证,工商人员按相关规定,将该办公室内的电脑等物品查扣,并要求刘总在规定期限内向工商部门提供相关材料。工商人员表示,他们需要进一步调查。

  程东林律师表示,自然人可以以合法形式在民间募集资金。

  “比如成立公司、合伙办企业,自然人在公司中是股东、做合伙人,也就是说以成立企业为目的的募集资金是合法的。”但他同时表示,如果没有经过主管部门批准,自然人擅自大规模针对不特定主体来募集资金,则属于非法集资,是违反金融政策的。(陈国强龙冬冬记者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王姣雁)

鍒嗕韩鍒帮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