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耐克鞋生产国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制造业向东盟国家已经成为不争事实甚至难以扭转的趋势,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正在遭受挑战。
但人们比较少注意到的另一个事实是,当前中国与东盟各国正在大力寻求技术方面的合作与转移。而专家认为,这是促进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调整与升级的一个重要信号。
寻求更低的成本被公认为是制造业由中国向东盟转移的主要原因。
广东是电子、IT产业的“世界工厂”,电脑配件生产占全世界的60%,电子配套能力占全世界的90%以上,然而,近年来,大量广东电子企业将生产车间转移向了东盟国家而不是中国西部地区。
广东省电脑商会会长陈芝华说,相比中国,东盟国家劳动力、土地价格更为便宜。他举例说,在柬埔寨,一个生产线工人的工资成本400元左右,且不包吃住;同时土地价格只需1美元一平方米,这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很大吸引力。
但是,单一的寻求更低成本生产线的转移显然不能满足各方对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期待。文莱—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陈家福博士说,从目前取得的成就来看,中国—东盟自贸区是“非常成功的经济体”,“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只有“往前看、向前看”,促进相互投资和技术在彼此之间的转移,才能让这个经济体更有能力和力量。
相关的技术转移工作正在稳妥推进。9月3日,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将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正式成立,作为中国目前唯一一家面向东盟的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将面向中国和东盟国家提供高价值的技术供求信息、高效率的技术转移对接渠道、高层次的技术转移活动、高质量的技术配套服务,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先进适用技术转移。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技术方面各有所长,通过技术方面的合作和相互转移,将为双方在传统的贸易与投资之外,开辟更为广阔的经贸合作空间,从而推动自贸区的转型与升级,实现参与各方的双赢。
陈家福举例说,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内,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处于“领导者”的位置,东盟国家可以学习中国的经验,将已经比较成熟的集成技术转移过去,同时通过人才交流等方式,为东盟各国储备相关的技术人才打下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陈佳贵说,中国作为贸易大国,与欧美不少国家长期保持贸易顺差,出于追求贸易平衡、逼迫人民币升值、争取大选选票等考虑,欧美国家往往倾向于制造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增加针对“中国制造”的贸易壁垒。但欧美国家“即使不从中国进口,也需要从其他地区进口”,制造业转移至东盟国家可以有效规避这些贸易壁垒。
柳州市是中国汽车制造五强城市之一,2011年汽车产销量占全国汽车产销总量的8%以上。柳州也有意在东盟建设汽车生产基地。柳州市商务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当前中国向东盟国家的整车汽车出口面临较多贸易壁垒,但如果柳州汽车业将制造基地转向东盟,可以利用柳州汽车工业的技术、资金优势,扩大出口。
不少拥有技术的中国企业跃跃欲试,充满期待。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副局长琚宜太说,虽然当前矿业处于下行周期,但作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这样处于转型期的企业来说,低潮反而是转型良机。他认为,当前东盟国家的矿产勘察程度低,而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具备这方面的人才、技术优势,这正好是他们的机会。(完)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