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一则短短的消息迅速聚拢公众目光:北京环保局“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要求,市交通委和环保局牵头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并将于2013年底前,研究出台小客车分区域、分时段的“限行”政策。
中青舆情监测室注意到,虽然新华网几日前曾报道,是否征收交通拥堵费尚在研究阶段,但这不影响这一话题的热度:截至2日晚18时,舆情总数达1.5万篇,其中新闻836篇,微博讨论占九成以上。
中青舆情监测室随机抽取了1000条网民意见后发现,超过四成(41.6%)网民担心,“拥堵费”会成为政府“只知收钱,不思改善”的借口。
质疑背后,是对政府“征”、“限”思维惯性的一种集体焦虑。
“你说交通拥堵,给你限号了;你说私家车太多,给你摇号了;你说公车私用,给你收拥堵费了;你说油不合格污染空气,给你把油价涨了;你说出租车不好打,给你把钱涨了。首都如何不‘首堵’?”网民“天下霸金”这样慨叹。
媒体评论员杨禹在其微博上写道,宣布着手制定拥堵费政策,争论难免:“一个超级大都市,注定充满纠结:有的人一边呼吁降低城市门槛、体现开放公平,一边抱怨人满为患;有的人堵车时骂,被限号也骂。这座城市同时应做四件事:限制中心区用车强度;加快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公务车改革;遏制部分公共品过度福利化倾向。”
网民“唐古拉”认为,公车是各地拥堵的根由之一:“涨油价对他们无所谓,收拥堵费对他们无所谓,限上牌对他们无影响,限号他们会多买车。”网民“才让多吉”坦承,城市私车比公车多是事实,公车使用率比私车高也是事实。但是“如果收取拥堵费,公车是掏公款还是掏私款?如果掏公款,对用车者有何约束?城市治堵,应由制约公车开始。”
公车做治堵表率,并不仅仅是草根网民的呼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所所长赵杰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公车对一个城市的拥堵“功不可没”,不解决公车问题,北京交通拥堵可能永远难以突破。
“价格杠杆对私家车的效果很明显,但公车对此不敏感。公车更倾向于用行政手段限制。”赵杰提出,若一定要实行更严格“限行”政策,公车理应在列,“而且只能更严厉”。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