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出现"新二元化" 主城区边缘区分化失衡

2013年09月06日 09:21   来源:半月谈   

  编者按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长期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化”结构正在朝着“城乡一体化”的方向嬗变。然而,另一种新的“二元化”结构开始出现在大城市内部和大中小城市之间。

  当前大中小城市之间及城市主城区和边缘城区之间,在产业布局、土地供给、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人口吸纳、人才集聚、人脉积累以及就业创业机会、发展空间、市场环境等方面差距明显,分化失衡,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如果任由其演化下去,不仅带来经济问题,还会造成社会割裂,引发社会政治问题。这一问题已引起高层高度关注。

  中国的城镇化须遏制“新二元化”、“两极化”趋势,走均衡、协调、健康发展之路。

  二元分化:从城乡间到城市间

  社会人群在大中小城市之间坚守与逃离的艰难选择,从深层次探讨,其根源和症结在于城镇化的失序与失衡造成的“新二元化”结构。尤其在各地“扩城大跃进”新热潮下,大中小城市及城市内部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资源配置等方面原有的不合理现象被加剧,一二三四线城市发展失去均衡,两极分化态势日显,人们被迫居住在断裂的城市空间,承受着被撕裂的内心伤痛。

  扩!扩!扩!扩城汹涌

  近期各地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计划出台,各大城市原本沉寂的“扩城运动”又以多种形式出现。中财办委托发改委研究机构调查的12个省区中,12个省会城市都要建新城,共规划了55个新城;144个地级市中有133个要建新城,共规划了200个;161个县级市中,有67个要建新城。公布规划面积的96个新城,共规划占地6105平方公里,相当于所在城市现有建成区一半以上。

  随着各种城市“概念”纷纷出炉,扬尘的建设工地在多个城市周边出现。

  广州下辖的每个区都顶着响亮的“世界级”的名号,甚至有些区市内拥有多个在建或者拟建的“城”。从2011年开始,广州各区就不断推出“造城”概念,而且规划定位都是“世界级”。就在2012年8月,广州市在一周内就提出4个“城”的规划建设方案。

  目前广州已经规划在建和要建的“城”至少有10个,涉及领域广,名目多,从金融、商贸、教育及至文化、体育,几乎无所不及。如天河区的“天河智慧城”、“广州国际金融城”,萝岗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增城市的“新塘国际商务城”,白云区的“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番禺区的“广州国际创新城”、“大学城”,海珠区的“海珠生态城”等等。

  近两年,杭州在钱塘江两岸建设10座新城的计划正在付诸实施。这十大新城包括已经初具规模的钱江新城、下沙新城,还有湘湖新城、之江新城、滨江新城、城东新城、钱江世纪新城、空港新城、江东新城、临江新城。与此同时,一个耗资千亿元的“生态城”建设计划也已经出炉,到2015年,杭州下辖八区五县(市)的所有土地都将变为生态示范区。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所调查的90%以上的地级城市规划建设了新城新区。大多数城市已经将新城新区建设付诸行动,并非仅仅存在于规划。

  广东省在2012年提出要支持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并且从省级层面提出了12个新城新区。云浮、惠州、茂名等城市启动了新城新区建设和规划,并将新城新区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2013年的重点工作来抓。

  在各地有关新城新区的文件规划中,一般都提了较高的建设标准,生态城、智慧城、科技城、现代城等比比皆是,建设配置标准大多是国内和国际领先标准。河北唐山、陕西西安、江西九江等诸多城市也规划建设各类高端生态城。而从各新区规划上看,空间大多是留给富人的,高标准的新城新区规划没有提供适宜中低收入人口和外来农村人口进城居住生活的空间。

  “如此下去,新城新区集聚人口目标必将难以实现。”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对此不无担忧。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