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岸边,绿油油的百亩水稻田下,一千多只小鸭子快乐地跑来跑去。巢湖市烔炀镇农民鲍发根家的稻鸭共育工程,是合肥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功能多样的区域性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鸭子在稻田里捕食,不仅能刺激水稻生长发育,还能减轻病虫害,而且鸭粪能当肥料。”提起自家的稻鸭共育饲养模式,正在田里忙得不亦乐乎的鲍发根一脸得意:“真的好得不得了!”鲍发根种植了100亩水稻,并饲养了1500只鸭子,探索“稻鸭共育”发展新模式。“这样生产出的稻子和鸭子,都是自然生态的,不仅好卖,而且价格高,划算!”鲍发根说,他今年栽种的稻子、放养的鸭子,早就被人预订一空。
“种莲藕,年收入比种水稻翻了3倍还多。”王永义是庐江县白山镇的莲藕种植大户,在该镇金沈村承包着近2000亩藕塘。在以他领办的庐江县永义莲藕种植合作社的带动下,全县的莲藕基地已近3500亩,可年产莲藕6000吨,年产值1755万元,年纯入可达385万元,可促进周边群众在基地内务工收入700余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合肥、南京、浙江、上海、北京等地。“以前,种水稻时污染物通过附近的白石天河排入巢湖,而如今藕塘成为一个天然的‘净化器’,使周边环境优美清新,前来休闲观光的市民络绎不绝。 ”王永义告诉记者。
近年来,合肥还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规模高效与生态效益并重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长丰的草莓、肥西的苗木花卉、肥东的农产品加工、庐江的稻米、巢湖的水产品、大圩的葡萄、三十岗的西瓜……如今,合肥农业已形成“一县(市)一特色、一村(乡、镇)一品”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合肥市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总数接近400个,其中,亿元专业村突破50个。(记者 张鸣)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