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日,高清远从巴楚过来的火车上下来,在乌鲁木齐中转前往石家庄。(羿冰摄影)

16日上午,高清月登上T70特快火车前往石家庄北站。(羿冰摄影)
漫漫返乡路上,多的不只是旅途的艰辛,还有无数不经意间的温暖和感动。
1月14日上午11:42,我们跟随返乡过年的河北籍农民技术员高清月,乘坐7558次火车准时从新疆喀什巴楚车站出发,踏上“回家”的路。
“高教授!”
我们穿过11号车厢的时候,忽然有一家维吾尔族老乡高声喊着高清月,并朝我们这里挥手致意。他们用蹩脚的普通话,热情地和高清月寒暄着,还拉着他和他们一起合影留念。后来,高清月告诉我,这位维吾尔族大叔,在他工作的44团承包枣园,他曾经给他们指导过枣树栽培技术。
“这几年,新疆红枣的行情越来越好,人们种枣的积极性也高,像我这样的果树技术员也越来越吃香啦!”高清月说,看到果农们认可他的工作,就觉得特别幸福和满足。
1月15日下午17:09,经过29小时33分钟的漫长旅行,我们终于到达了此行的中转站——乌鲁木齐。明天,我们将从这里乘坐T70特快火车前往石家庄北站。
1月16日,早晨9点,寒风凛冽刺骨,我们在乌鲁木齐火车南站进站口排队等候安检。
“同志,请出示您的车票。”“后面同志不要挤,请注意排队检票!”
在候车厅入口,一位女工作人员不停地重复着提醒乘客按顺序检票入厅。这位客运员叫尚凤琴,她说这几天每天要从早上9:00站到下午18:30,一天要检5000多张票,还要不停的喊话,引导乘客进站。尚凤琴忙里偷闲,捧捧冻得通红的脸颊,打趣着用沙哑的声音对记者说:“为了不让我的脸冻僵,我就得一直表情丰富的大声讲话。”
一进入候车厅,记者就看到门岗客运员扶着一位大妈进来,交给了总服务台的客运员。这位大妈是谁?怎么会得到客运员如此的特殊照顾?带着好奇心,我们悄悄跟在这位“特殊”旅客的后面,决定一探究竟。
出乎我们的意料,总服务员的客运员搀扶着大妈径直走进了第一候车室里面的重点旅客服务区。
在重点旅客服务区当班的工作人员季长红告诉我们说,“这位大妈确实是我们的一位‘特殊’旅客。”原来,为了方便一些特殊群体的旅客出行,火车站专设了重点旅客服务区,并专门准备了一些辅助器械,例如担架、拐杖、轮椅等,还准备了晕车药、止泻药、感冒药等常用药。在火车上,列车员也会对这些特殊旅客进行特殊照顾,到站时还有终点站的客运员来负责接车,直到安全送到家属手里。据季长红介绍,高峰时期每天大约可以接收重点旅客600至700人,特殊重点旅客60至70人。
记者看到在“特殊重点旅客交接单”上,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每一位特殊旅客出行的日期、车次、始站、到站、车厢、席位、到达的日期时间、发始站运值班员、列车长等信息。在重点旅客服务区的意见薄上写满了曾经在这里接受过帮助的旅客留下的话语。石河子大学刘晓东这样写到:“急人民所急,为人民所为,细心周到是人民的好帮手,感恩。”王文英老人女儿写道:“我母亲今年84岁了,腿脚不好,因为有了你们,在寒冷的冬天里让我和我的母亲感觉很温暖,感谢有你们。”
我们该上火车了,望着重点服务区里客运员和重点旅客之间亲如一家人的服务场景,心理暖融融的。
10:12,火车准时发车,前往石家庄北站,预计耗时30小时45分钟,行程2822公里,我们将在1月17日16:57达到石家庄北站。
旅途在继续,故事在继续,我们依然感动在路上。 (中国经济网记者姜帆)
(责任编辑:徐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