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读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2012年02月21日 09:3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记者 黄晓芳
    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三部西部大开发规划。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计划有哪些重大战略意义?这部规划有哪些新亮点新举措?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

    西部大开发事关全局

    这位负责人表示,“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的5年,也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大的5年。

    他说,“十一五”时期,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提高了1.7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西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骨架初步形成,新增公路通车里程、新增铁路营业里程分别达到36.5万公里和8000公里,新开工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重点生态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提高近3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至13.1:50.0:36.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5%和13.2%。

    这位负责人表示,西部地区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2010年,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只有71.4%,仅相当于东部地区2003年的水平。西部地区也是我国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只有东部地区的70%和55%左右,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3片中,有10片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地,社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立足扩大内需方针,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他同时表示,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是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客观需要。

    更加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这位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时期,西部地区将更加注重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围绕建设国家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特别是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西部地区具有明显优势的能源基地建设。二是要优化调整资源加工产业,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加强有色金属等资源综合加工利用,形成一批重要的矿产资源后备基地和深加工产业基地。三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研发生产基地。四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五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六是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东中西部地区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

    同时,对西部地区将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一手抓重点经济区培育壮大,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一手抓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建好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

    这位负责人说,“十二五”时期,西部大开发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继续强调交通和水利两个关键环节。

    他说,交通建设重点解决通道建设和路网完善问题。铁路建设要加快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联系的区际通道、与周边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公路要进一步强化路网衔接,打通省际“断头路”,建设连接东中部地区的公路干线和国际运输通道;民航要加强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建设,新建一批具有重要作用的支线机场。

    同时,水利建设重点解决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西南地区水源工程建设;在充分节水的前提下,合理建设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解决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同时,国家将积极推进能源通道建设,完善国内外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输送管网;推进“三网融合”,提高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

    这位负责人表示,国家还将加大投资力度,依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责任编辑:魏敏)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