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琉璃艺术精品亮相上海台湾名品博览会

2012年04月06日 14:4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上海4月6日讯 (记者沈则瑾) 4月5日,2012上海台湾名品博览会开幕,来自台湾久负盛名的文化创意产业琉璃工房在博览会上展出了获北京故宫和世博中国馆典藏的《生生不息》、《千一自在》等作品,现代中国琉璃艺术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张毅来到现场,向记者介绍杨惠珊琉璃精品闪耀的中华传统文化风采。

    琉璃工房从杨惠珊和张毅在1987年凭着一股热情与执着,探索已被湮没了二千年的琉璃脱蜡铸造法,再度燃起中国琉璃艺术的生命之火,至今已25年。今年4月26日,在上海田子坊的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将举办一个《诚意——一个中国琉璃复兴的故事》展,这个琉璃工房与文化部所属中华文化联谊会共同主办的展览将呈现中国琉璃的历史和现代琉璃艺术的成就,讲述琉璃工房走过的四分之一世纪,以及属于民族与世界的中国琉璃故事。

    1993年,杨惠姗、张毅带领琉璃工房到北京故宫展览,这是海峡两岸恢复交流后第一个在北京故宫展出的台湾艺术展,展出获得巨大成功,杨惠姗的七件作品获故宫珍藏。1998年,杨惠珊再次到北京故宫办展,同样取得成功,又有三件作品荣获故宫珍藏,这次在台湾名品博览会上展出的《生生不息》就是三件作品之一,一个高抛光处理的半圆底座内,象征生命活力和向上精神的气泡清晰可见,底座上方是两条中国人为之骄傲的腾飞巨龙。

    以花为题材,一直是杨惠姗钟爱的讲述生命的方式。这次同时展出的《宝莲之泉》、《澄明之悟》分别代表了杨惠姗花系列创作的两个阶段。从最初精湛定色的花朵所呈现出生命力的绚丽与丰富,到抽离色彩,借由澄澈透明的巨型牡丹点出生命的空与无,是杨惠姗思考生命同时也是创作历程进入新阶段的“透明思考”。

    这次上海台湾名品博览会还难得地展出了张毅创造的琉璃作品《千一自在》,张毅的琉璃作品极少能见到,这件限量仅8件的佳作已获世博中国馆典藏,表现的是他心中蕴含禅意的佛,深沉又率性,令人过目难忘。

    目前,琉璃工房已在全球开出80余家艺廊,遍及大陆与港澳台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美国,琉璃工房的作品还屡屡作为国礼,已馈赠上百位国家元首,琉璃工房精品还经常应邀在国内外展出,参观者近距离感受精美琉璃透出的中国魅力。

(责任编辑:尹彦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首届唐卡学术邀请展开幕    2013年08月29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