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宜昌5月21日讯(记者魏劲松 柳洁、通讯员胡智斌 樊华)“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日前,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宜昌市高新区联邦电缆有限公司园区内看到,高达180米的立塔车间已封顶,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立塔车间为1100KV特高压VCV立式生产车间,其高度为世界同行业立式生产车间之最。“今年全面建成投产后,销售收入将超过100亿元。”
这只是宜昌通过重点项目牵引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元至四月,宜昌就有200多个“亿元项目”开工,构建沿江“万亿经济走廊”的轮廓初现。
重大项目一直是宜昌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法国欧莱雅、日本三井物产、比利时英博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先后落户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项目、东阳光工业园、中兴汽车、联邦电缆等一批投资过百亿、过十亿的重大项目纷至沓来。 2011年,宜昌市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多达400多个。2012年,宜昌市全年开工建设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将超过50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1000亿元以上。
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园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一直是宜昌科学发展的追求目标。湖北省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说,运用项目抓手,促进转型升级,使宜昌呈现出多点支撑、全面发展的强劲态势,经济发展正从过去的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等工程推动型向内生项目型转变。
优化结构选项目,把支柱产业做强做大。磷矿业是宜昌的优势,但低水平开采加工使其一度成为破坏环境的“祸首”。市里出台“限量开采,矿企对接,定额供矿”的狠招,倒逼企业向产业高端进军。该市围绕精细化工产业,引进配套项目,使兴发精细化工产业链拉长加粗,主导产品由一个系列3个产品发展到11个系列50多个产品;宜化集团建成世界首条胶磷矿双反浮选中试装置,将20%品位的磷矿选到32%,成功攻克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的世界性难题。2000年,宜化集团销售收入只有5亿元,2011已达570亿元。如今,宜昌磷化工产品已上升到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产业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
引进现代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更新换代。投资200亿元的三峡全通涂镀板项目,从首次接触客商到签约仅30天,从签约到首条生产线投产仅6个月,如今,这个延长拉伸钢铁产业链的项目,已经打破国外企业垄断,一跃成为行业龙头:2011年,其产值251亿元。今年,它将形成年1000万吨产能,年产值突破7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世界领先的涂镀板生产和研发基地。随着全通千万吨涂镀板项目建设,一批配套企业纷至沓来,与全通共同打造涂镀板产业链。目前,投资50亿元的全通配套工业园内,磁性材料、包装材料、五金零配件制造等8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
瞄准科技含量高,产业层次新,发展前景好的重大项目促进生物、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环保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东阳光集团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化成箔生产基地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酵基地,累计投资过百亿元,2011年工业产值达到120亿元;南玻集团在宜昌建成多晶硅生产线后,再投资39亿元向产业链下游发展,实现从硅片、电池到组件的产业配套能力,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联邦电缆(控股)集团联合国内外上下游优质企业共同投资170亿元兴建联邦千亿电工电缆产业园,计划在“十二五”期内建成投产,将成为技术领先、全球一流的电工电缆产业研发制造基地。
各种要素创新聚集,也为宜昌本地企业提档升级创造了条件。今年3月,萧氏集团与日本川崎机工株式会社共同投资20亿元,在三峡坝区建设世界领先的大规模茶叶生产机械制造基地;宜昌金宝乐器公司也与日企签署了年产8万台钢琴外壳涂装生产线项目合作协议,全部建成后将达到12万台生产规模,约占全球钢琴产量的三分之一;安琪集团依托当今生物发酵行业最先进的技术,拥有自主发明专利30余件,在国内外注册商标和专利100多件,将产品销售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同行业的排头兵。
“打造沿江‘万亿经济走廊’,不仅要速度的跨越,更要质量的提升。”宜昌市市长李乐成告诉记者,宜昌引进重点项目绝单纯追求项目的“大”,更强调产业的“质”,近几年因高消耗、高污染等环保问题被宜昌拒之门外的项目总额就超过了100亿元。
在重大项目的牵引下,宜昌市已建成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5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自主创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660项,其中24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去年,全市完成高新产值667.68亿元、增加值204.61亿元,是2005年的5.2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年前的5.56%增长到2011年的9.56%。宜昌也成为全国第一个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的地级市。
(责任编辑:徐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