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宜昌4月28日讯(记者魏劲松 柳洁、通讯员淡争艳 樊华 蔡均庭)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在山水环绕的湖北省宜昌市,美丽的峡江两岸春潮涌动。3月21日,总投资167亿元的51个重大项目,在宜昌新区集体开工。它标志着415万人民寄予厚望的“宜昌新区”建设正式开工,努力把宜昌建成“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的第三次历史性大跨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宜昌,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自古以来是历代兵家、商家必争之地。
宜昌,是屈原故里、王昭君故乡,山水禀赋优越,人文积淀深厚,构筑了“青山无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的山水画卷。
宜昌,因水而兴、因水而名。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兴建,推动世界水利工程建设攀上新高峰,也让宜昌这座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古城,成为世界水电之都,实现了两次历史性大跨越。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湖北明确提出“一主两副”城市体系战略,2003年底,宜昌被确定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近年来,宜昌水电、化工、食品饮料、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及现代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09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名列湖北第2位、居中西部及长江沿线同类城市前列,是全国百强城市之一,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
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是省级战略。打造美丽宜昌,把宜昌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中心城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现代化特大城市,是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宜昌市第五次党代会为宜昌确定的发展目标,也成为宜昌415万人民的共同梦想。
根据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宜昌中心城区近期将达到“2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规模,中期达到“300平方公里、300万人口”规模,远期达到“500平方公里、500万人口”规模。
包容、大气、务实的宜昌人,将以最优环境、最佳条件、最高礼遇,诚邀八方宾客来宜投资兴业、观光旅游,共建共享幸福美好新宜昌。
“宜昌新区”特大城市振飞的翅膀
“宜昌新区”,是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和主要载体,是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城市发展的核心阵地和主要依托,是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翅膀。
新区将整合空间、完善功能、疏解老城、串联产业、改善环境、彰显特色,通过统一的规划和建设,实现城市发展的又一次跨越。
建设“宜昌新区”,被湖北纳入省级战略,旨在打造全国生态绿谷,国家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湖北“黄金发展”的核心支撑点,“宜荆荆”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中心动力点,“大宜昌”大发展的制高点,推动宜昌加速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
未来,“宜昌新区”将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现代产业发展引领区、旅游文化精品区、城乡统筹试验区、生态环境示范区、现代复合型新区和对外开放示范区,将迅速成为区域性的政治文化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及生态宜居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物产业基地。
驱车宜昌城东大道,在通往火车东站的沿线,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与之相成呼应的,是西坝庙嘴长江大桥施工繁忙的工地……宜昌人民的“大城梦”,正在美丽前行。
一江两岸十三组团宜昌不是“摊大饼” 深圳有多美,未来的宜昌就有多美。
在城市的空间布局上,宜昌特大城市,围绕一江两岸,依山傍水,以13个组团的布局,形成一座现代时尚的大城。与深圳、珠海、青岛这类美丽的城市神似,在湖北省独一无二,别具一格。没有固有的山水,就没有这般美丽的城市。
宜昌新区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05平方公里(江北60平方公里,江南45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老城区现有的面积。新区建成后,将与老城区融为一体,现有城区面积将翻一番,并形成一江两岸的多中心城市形态。
新区是柏临河、汉宜高速、沪渝高速、翻坝高速、东岳二路、西陵峡口、城乡路、东山四路相围合的区域,涵盖平湖半岛、西坝、点军、东站—艾家、龙盘湖和龙泉等城市板块。新区是老城区的自然拓展,从地图上看宛如一只环绕老城区翻飞的蝴蝶。
依托老城区向东、向南延伸,组团式、渐进式、多中心模式拓展,新区将避免“摊大饼”及大跳跃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新区将通过平湖半岛旅游综合发展区、江南生态城、中央行政商务区三大核心板块同时推进。在三核心引领的基础上,围绕长江主轴线,双边拓展,以山体绿楔和水系引导城市组团布局,形成十大片区和多中心,引导城市总体平衡发展,形成新区发展的合理框架。
通过新区,将构建城市发展的弹性框架,形成多元布局的产业空间,打造一江两岸的城市名片,创造山水宜居的绿色家园,形成一体化的未来宜昌大都市区,新区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首要战略。
时尚现代宜人宜业绿色家园
山青水秀是宜昌不变的底色,宜居、宜旅、宜业是宜昌永恒的基调。
宜昌新区建设引入强调多元、个性和融合的“后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功能多元、产城共融,通过混合性的用地布局,形成融合生活、工作和游憩三大城市功能的活力新区。同时,紧紧依托宜昌江穿城、城镶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峡江地形地貌,突出绿色生态和城市个性,以三峡文化、水电文化为魂,以自然生态山水环境为形,打造一江两岸都市景观核心区,塑造山、水、城有机融合,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绿色新宜昌。
新区颠覆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大城市问题的传统集中式布局模式,引导城市组团式发展,保持大面积山体水系等绿色空间,以金银岗、龙盘湖、观音山、牛扎坪、西陵后山为屏障,科学构建城市生态保护系统,还着力整治柏临河、黄柏河、运河、卷桥河等水系;构建以人为本的复合交通、立体交通体系,预留轨道线路,规划绿道系统,形成贯穿全市的游憩道路网络,保持自然悠闲的城市生活环境。
规划划定城市建设边界和山体水系保护线,从总体层面统筹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突出山水空间和传统园林建筑布局,强化宜昌作为山水园林城市独一无二的城市意向。
产城共融五大产业协调发展
宜昌新区建设,将通过平湖半岛旅游综合发展区、江南生态城、中央行政商务区三大板块同时推进。
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沿江带状组团式发展和生态城镇区、核心城镇区、产业城镇区三大城镇组群的总体结构下,以平湖半岛片区带动上游生态城镇区发展,作为“两坝一峡”核心节点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服务中心建设;以江南点军板块推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与老城一体化构建城市综合商业、文化等城市核心服务功能;在东站——艾家片区推动中央商务区建设,集聚现代服务业,引导下游产业城镇区发展。
城市以产业为支撑,产业以城市为依托。新区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城市,更要有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新区将发展生产友好型产业园区,实现产城共融、产城一体。
目前,新区及周边的生物产业园、三峡物流园、磁电子产业园、稻花香产业园已初具形态,具备坚实基础。未来,新区将构建商贸物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消费服务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五大产业;在“旅游向西、产业向东、城市聚中”的整体战略布局下,围绕长江轴线,打造沿江万亿经济走廊,构建产城共融的发展新局面。
新区将以休闲旅游产业为特色,构建平湖半岛旅游服务中心,促进宜昌旅游产业鄂西旅游圈的整体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龙头,引导城市产业升级,集中力量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解决城市现状商务功能不足的迫切问题,以新区建设带动周边城市板块和产业板块的发展;聚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以文化、体育、休闲、商业等提升消费层级,构筑多元活力的城市生活。
三大版块宜昌新区重大引擎
平湖半岛旅游综合发展区、江南生态城、中央行政商务区是宜昌新区三大核心板块,被誉为新区的三大引擎,将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进三大城市新中心的建设,拉开新区建设的宏伟序幕。
平湖半岛,规划以旅游服务、休闲商务和综合发展三大功能板块为中心,近期以三峡游轮中心、明珠艺术中心等项目为抓手,推进片区整体性开发建设。考虑平湖半岛与西坝生态休闲岛的共生发展,把西坝建设成为融文化岛、生态岛、休闲娱乐岛于一体的上游城区文化休闲核心区,推动全市形成“两坝两岛一峡”的现代旅游新格局。
江南生态城,将以点军优越的自然山水生态环境为特色,形成七座森林公园和两条滨水生态廊道,划分城市发展组团;形成山水绿化为基底,组团式集中发展的城市模式;强化沿江庙嘴桥头文化区、卷桥河中央活力区和夷陵桥头休闲艺术中心三大核心和垂江三大片区的规划导向。
中央行政商务区,将引导城市东拓,纳入江南艾家片统一规划设计,引长江天然水景,打造沿江两岸的标志性城市商务核心;通过中央行政区和中央商务区两大核心板块,引爆片区开发建设。中央商务区形成跨江两岸的格局,江北片强化滨江建设高潮,而江南艾家片则以山体背景为依托,大疏大密,形成山城共融的江南商务核心。
四个先行以人为本和谐共进
宜昌新区将按照“一年见成效、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总体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规划实施。
近期,将推进博物馆与规划展示馆、奥体中心、会展中心、三峡游轮中心等重点项目,庙嘴大桥等市政道路建设和园林绿化工程,以点带面启动新区全面建设。
未来三年,加快推进重点片区建设步伐,平湖半岛岛头、庙嘴桥头、卷桥河中心区、夷陵桥头、中央商务区滨江片、中央行政区行政中心片等形象初具,人气形成;开展伍家岗大桥前期工作,为推动中央行政商务区跨江发展做好准备。
五年内实现重点片区的全面建成和艾家片的整体开发,并以重点片区为阵地,推进新区全面建设和外围组团发展。
新区将按照骨干路网先行、大型公建先行、征收安置先行、生态环境先行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功能多元、产城共融,以道路引领城市开发,重点建设快速路及主干道,重新布局建设市级大型公共设施,构建更加合理的城市绿化景观体系,同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旅游业,努力将新区打造成宜昌城市新标志、经济发展新平台、群众生活新天地。
(责任编辑:秦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