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就要兑现——陕西勉县干部下基层"三问三解"侧记

2012年06月15日 10: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夏先清、通讯员杨永康
    六月中旬,太阳火辣辣地烘烤着大地。时近晌午,在勉县武侯镇一条河道内的修渠现场,几十个老百姓正在忙碌着。

    记者和一位小伙聊了起来,“没钱,都是先垫着(钱)干的”。小伙子名叫田万军,是武侯镇咸河村大学生村官。据他介绍,这里沿河道原本就有条渠,去年被一河大水冲毁。

    清明前,眼看育秧苗用水无法解决,驻村镇干部吴朝义点燃了村民们的希望。修渠的预算是五六十万元,大家想都不敢想。没钱,吴朝义先发动村里百姓,采用最原始的笨办法背石头码渠,临时通了水,解了百姓的燃眉之急。

    第一天修渠,没人愿意搬水泥袋子,吴朝义二话没说,放下手里的提包,把几十斤重的袋子夹在腋下送到搅拌机前,一趟又一趟,衣服裤子都沾满了水泥面,可他认为“和群众相处就得放下架子!”

    顺着小田手指的方向看,河道不远处有一段大约十多米长、三四米高的渠坎,全是西瓜大的河卵石砌起来的。

    “别看小伙子年轻,可跟着师傅一样也不落下,吴朝义搬石头、扛水泥,小田照样脱了皮鞋趟过河水背石头。”一位老农边给渠底上水泥面子边夸着小田。

    背石头,田万军是大姑娘坐轿——头一次。虽说是农村出生,可在家从没干过这样的体力活。为了这条渠,师傅(小田自称吴朝义为师父)自己都能贷款2万元作启动资金,自己出点力算啥?尤其76岁的李新智老大爷都来背石头,自己更没理由不参加!

    被人夸奖,小田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大事我干不了,但小事我能干,不能让老百姓说我是五谷不分、眼高手低的绣花枕头”。

    “没钱,修渠这么大一笔开支咋解决?”

    “工程老板先垫着。

    五六十万元真要凑齐,笔者心里打着鼓。据说开工之前吴朝义联系了三四家工程老板,因为没钱,全都打了退堂鼓。不过,看着吴朝义带领群众如此执着,还是感动了一家老板承揽了该工程。

    咸河村村情复杂,连续两任村支书被检察院查处,百姓对干部失去信心。吴朝义在咸河村驻村流下了许多感动百姓的故事。

    “我用党性担保,不让村干部以后出问题!”去年6月,刚被派驻该村的武侯镇纪委副书记吴朝义在全村党员大会上,斩钉截铁地向大伙儿做出了承诺。

    今年清明水稻育秧之际,不断有百姓找来问:“是买谷种还是不买?”吴朝义跑到县水利局打听,结果没有修渠的项目。想到一二三组三条渠灌溉面积近300亩是百姓的口粮田,他下定了决心,再难,都要想办法修渠,修就要修一条永久性的渠!

    吴朝义的举动不但感动了咸河村的百姓,也打动了各级领导。县水利局的领导来了,查看工程之后,他们答应给10万元。

    “一个无权无职之人办这事不容易!”市水利局王基刚局长也表示给20万元,以后再继续想办法解决。

    吴朝义说,他唱了个胆大娃的戏,但向百姓承诺了的事,无论如何都要兑现!

    翻开他的《民情日记》有这样几句话:“做群众工作,一定要心与心交流,再小的事也要用心办,能办的不含糊,不能办的也要做好解释,千万不能因为事小而不放在心上;同时,每一个问题一定要有回音,千万不能糊弄他们!”。 (中国经济网记者夏先清、通讯员杨永康)

(责任编辑:徐晶慧)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