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河北广平7月23日讯 (记者雷汉发、通讯员程学虎 李振山) 一个个普通的葫芦,经过能工巧匠的手,或烙印、或彩绘、或镂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画像、笔走龙蛇的书法便跃然葫芦上,成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极具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无意间与葫芦结缘
走进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乡前南堡村王海民不足百平方米的几间屋内,随处可见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葫芦。这些葫芦上面或绘有“马到成功”、或绘有“金陵十二钗”、或绘有“龙凤呈祥”等字样和图案,个个都有绝妙之处。有的绘有“侍女图”、“童趣图”等众多人物,人物个性张扬,姿态夸张,逼真传神。
“葫芦取其谐音为‘福禄’,有‘镇宅、避邪、纳禄、求祥’之说,在人们的心目中代表着吉祥。在葫芦上配以书法和绘画,增加了内涵,更具欣赏和收藏价值。”王海民介绍到。
今年40岁的王海民,谈起葫芦便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素日酷爱书画,特别是农闲时节更是经常沉浸在书画创作中。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和葫芦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1999年,一个朋友在外出差回来时送给王海民几个葫芦烙画。葫芦本就多用来观赏把玩,上面画上画后更是精致、漂亮。在葫芦上作画顿时吸引住王海民。从此,他的葫芦工艺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电烙铁好找,葫芦更好找。可自己只是看过别人在葫芦上烙画,却从未亲自尝试过,连个师傅都没有,这该怎么办呢?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天,王海民“百度”发现有个烙画吧,里面有许多的高手,也有像他这样的初学人,人们在这里交流学习,展示自己的作品。于是他一边在网上观摩别人的作品,一边尝试用铅笔在葫芦上先打好底稿,再“依样画葫芦”。
万事开头难,他第一个画的是《年年有余》,他先用铅笔在葫芦上照样子画了个小男孩,感觉兴致来了,又在背面画了个小女孩,就是在小男孩头上加了根辫子。别看这只是简单的笔画,但对于王海民这位门外汉而言,却相当不容易。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他的第一件作品终于问世了。
学无止境乐在其中
“烙画不仅有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烙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使烙画本身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在纸上绘画相比,在葫芦上烙画难度要大得多。葫芦有大有小,有凸有凹,这就要根据不同的造型来选择不同的画面,葫芦烙画要先用铅笔打草稿,勾画出轮廓,再用钢笔描出黑线,最后才是用刀刻,使画面与葫芦融为一体,达到完美统一。”王海民说。
为了搜集毛坯葫芦,王海民还经常自己到葫芦园去挑选,他曾到山东、河南等地搜集了2000多个葫芦。做成葫芦雕刻的工艺品的大概有1500枚左右。在他家里,各式各样的葫芦都有,有扁平的葫芦、长柄葫芦、单扣葫芦、双扣葫芦……大的有半人高,形如琵琶,小如核桃,可以握在手里把玩,葫芦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由于葫芦的造型奇特,大小也不一,每次作画前,王海民都要根据葫芦的外形冥思苦想,进行画面的设计安排。找到一个喜欢的葫芦,他要放在桌子上看一天或几天,苦思什么画面才能与这个葫芦相辅相成、恰如其分。
正是在这小小的葫芦之上感受到了艺术带来的无限乐趣,王海民每天悠哉乐哉。他把一个个美好的事物画在了葫芦上,既有巍巍高山、幽谷飞瀑,又有湖岸杨柳、往来人群,还有跳动的蝈蝈、游动的蝌蚪,题材丰富,令人赞叹。
王海民的作品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紧跟时代脚步。今年,为了纪念党的生日,他选了一批上好的葫芦,创作了一系列爱国爱党题材的烙画。其中,“南湖画舫燃星火”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党代会的伟大时刻。浩瀚南湖、精美画舫,凝聚在有“福禄”寓意的葫芦之上,既表达了王海民对党生日的祝福,又艺术性地展现了党的伟大历史,深受大家的喜爱。
如今,王海民把全部时间用在了学习和创作葫芦烙画上,从创作单纯的葫芦烙画发展到葫芦雕刻、葫芦彩绘。不断拓展烙画内容,使他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收获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充实和快乐。“经过长时间的研习,我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葫芦工艺制作技巧,葫芦工艺产品台灯、笔筒、脸谱等达到10多个品种。由于这些工艺产品天然、环保,并具有药用价值,所以在市场上很受青睐。”据王海民介绍。
谈到以后的发展,王海民表示:“葫芦烙画其实是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博大精深。画起来不难但真正画好却不容易,今后我还要潜心学习摸索。挣钱是次要的,看到自己的作品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欢乐,我也有种成就感!”
(责任编辑:耿敏)